一个可以免费发布合法广告和外链的外贸论坛

外贸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回复: 0

中国服饰制造浮沉录:智能化,不可绕行的关口

[复制链接]

41

主题

41

帖子

14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41
发表于 2018-11-1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在2013年,这首神曲火遍了大街小巷,成为调侃段子。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5年后,今年8月,江南皮革厂真的倒闭了,欠债2.34亿。
近年,“倒闭”、”跑路“ 、“寒冬”….各种消极字眼充斥着实体经济。 “未来10-15年制造业的痛苦将远超今天的想象。”马云作出预测。
今年,一位已从事服装行业20多年的老板打算将把工厂租出去。
为什么维持不下去?他算了一笔账。
去年,企业销售额8000万,毛利632万,毛利率7.9%,还达不到10%的行业平均水平。
在632万的毛利中,还要支出地方税费70万、销售费用100万、物流费用100万、管理费用200万和银行借款利息110万。
扣除上述费用后,利润总额为40多万,交完企业所得税,净利只有30多万。
虽然不舍,最后他还是把倾注了20多年心血的工厂租出去了。“这样能多挣100万,还不用做牛做马。”
这位老板的经历,折射了中国服饰制造业这些年的沧海桑田。
服饰制造的浮与沉
在2000年前后,自动化缝纫机、裁床、染印等自动化设备开始在工厂普及,生产效率急速提高。伴随着中国外贸市场的开放,服装工厂靠做“外贸大单”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2005年开始,PC端软件、办公软硬件设备发展逐步完备,工厂在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IT解决方案,后来逐步与智能吊挂、智能裁剪、RFID等硬件结合,出现了红领、报喜鸟等深度改造服装工厂的先驱者,这些改革派的故事持续至今。
2008年是一个拐点,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大浪淘沙,部分中小型企业亦随之消逝。
后来,金融风暴后的经济复苏和国内电子商务的繁荣给了幸存者新的机会:2013年前后以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快时尚服装供应链迎来新的繁荣。
08年到18年这十年间,很多工厂口中喊着“转型”,实际上是 “饥不择食”: 有些在做贴牌,在面辅料的上面赚点利润;有些成了淘品牌的代工厂;有些直接走向了“盗版”之路。
“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中美贸易战、服装生产回流欧洲、原料价格上升、用工难、税收重、环保清查....内忧外困下,当一个服饰制造业老板,真难。
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消费者在变化,追求个性化消费表达,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拉近了品牌商与消费者的距离,导致服装朝着“快迭代、小批量、多款式”的方向发展。
好多服装厂老板都有同一个疑问:“为什么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其实原因大家都懂,在“多款、小单、快返”的大背景下,巨人难转身,过去靠规模赚利润的工厂,一旦订单量下滑就无法维持收支平衡。
“以前一个订单几千几万件都很正常,现在,很多刚起步的原创设计师品牌,一款只做十几件或者几十件。这种单子不好接。”
在这一背景下,回归小作坊、小单元生产模式的柔性供应链反而逆流而上,这也催生了以广州十三行批发档口背后的“快反工厂”为代表的“快反复兴”。
广州十三行商圈有大概2万个档口,其中95%都是一手货源。有人说,中国女装散货中十件就有七八件来自十三行。2015年十三行的“新中国大厦”一年流水就有700亿。
十三行毗邻全亚洲最大的布料辅料市场——中大面料城,周围环绕着大量“快反工厂”,档口与这些工厂直接对接,从设计、打版到生产、交货,平均3天完成,不会超过10天。
在这种极致供应链下,别人没法抄你的款,而且基本上没有库存,这就是十三行在中国服装行业中地位屹立不倒的原因。
服饰供应链想要逆风翻盘,智能化是不可绕行的一个关口。
真正意义上的数据驱动
在上期文章中(当我们谈智能制造时,我们在谈什么?)我们了解到,数据将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未来企业在智能软件、智能系统上的投入将占据智能制造建设成本的绝大比重。
在服饰纺织领域,当前生产主体还是中小品牌及中小型加工厂。这些工厂一方面缺乏大型机械硬件投入条件(自动化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产线利用率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管理跟不上),因此,他们更大的上升空间还是在制造端的信息化改造上。
基于服饰行业二十多年的积累,在原有行业数据的打通之上,丽晶软件在2015年开始布局生产端的数字化改造,“巨牛云厂”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随之浮出水面。
当下电商平台输出的大数据, 更多集中在消费场景和消费频次上。作为非标品类的服饰行业,这些大数据很可能效果甚微。而丽晶软件的大数据来源于对款式的数据化解读,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顾客偏好的款式、面料、尺码等信息进行多维度搜集,再根据精准数据推荐款式、搭配,甚至细化到一根围巾的织法。通过智能供应链的改造,这些数据进而转化成生产制造的依据。这些正是丽晶软件存在的意义和壁垒。
柔性生产意味着“更多付出”
从前文广州十三行的案例也可以预见,相比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服装行业柔性化生产的趋势会越来越强烈。
从市场调研中,丽晶了解到,“小单快反”供应链管理有三大难点——
其一,面辅料繁多,风格多样,管理更复杂;
其二,换款快速,导致研发生产计划性偏弱,信息协作效率低下;
其三,单多量小,换线转款频率高,导致次品率升高、质量问题不可追溯、动线难以平衡,流水线产效管理难。
“人员协同、过程监控、降本提效、智能排产。”正是巨牛工厂的核心价值所在。
服饰的设计研发是一项合作性极强的工作,一件衣服往往是无数次推倒重来后的集体智慧结晶,这过程中沟通成本很高。而依托于PLM研发管理系统,巨牛云厂将设计步骤系统化,预先设置每个节点的审批人员,图文结合,在线沟通,高效协同,可直接流动到采购、生产环节。而MDF商品企划系统可以将零售数据、企划数据与生产进度打通形成闭环,真正做到以销定产。
在物料管理方面,通过MRP物料管理系统,可实现快速、智能(自动)、准确采购,系统可支持多物料/换料的BOM体系。
在实际生产线管理方面, MES流水线管理系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生产一件普通的棉衬衫,至少需要经历54道工序,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都会造成大损耗。“一位工厂老板告诉我们。
进入车间生产环节,各组数据将同步汇集到MES系统,生成唯一码全程可追溯,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次品追溯和返工优化)、成本(动线平衡和产能效率)、交期(准时交货、延期预警)等问题,实现“工厂透明化”。“以前只能通过人工不断往返于生产线之间了解情况,现在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客户反馈道。
要解决的不止是生产效率
20年前,服饰制造在时代机遇里快速崛起,也留下“大而不强”“投机取巧”的病根。今天,我们开始反思,着手升级转型,部分企业已初见成效。
然而,服饰制造要摆脱的,不只是“低端“标签,还有”安于现状“的心态,这才是这些年阵痛的根源。
在智能制造时代,企业除了提升生产效率,还要通过数据、技术的驱动,打破品牌端、消费端与制造端的连接界限,以“消费者”为核心重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实现产业多方高效协同,适应变幻的商业模式。
友情提示:回帖是一种美德,也是对楼主辛勤付出的尊重和支持!
  • A.出于对楼主的尊重以及版规要求,请礼貌回帖,请不要纯表情、灌水、重复内容刷屏和广告。
  • B.本论坛禁止发表一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言论。
  • C.本站所有帖子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帖子内容版权归属作者所有,如是转贴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使用或转载帖子内容时须征得帖子原作者的同意或注明内容原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贸论坛

GMT+8, 2024-4-29 04:32 , Processed in 0.09258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23 外贸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