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免费发布合法广告和外链的外贸论坛

外贸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回复: 14

我爱我的故乡——【中国广州,羊城】整理篇.

[复制链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发表于 2010-4-16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上文章皆为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多了解广州


[color=]

2#.广州概况
3#.自然地理
4#.自然物产
5#.环境质量
6#.区域概括
7#.人口语言
8#.民族宗教
9#.侨乡侨情
10#-12#.传统民俗
13#.市花市鸟
14#.投资环境
15#.广州名人代表
6#-24#.广州名景
25#-29#.岭南文化
30#.广州亚运会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7 11:49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友情提示:回帖是一种美德,也是对楼主辛勤付出的尊重和支持!
  • A.出于对楼主的尊重以及版规要求,请礼貌回帖,请不要纯表情、灌水、重复内容刷屏和广告。
  • B.本论坛禁止发表一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言论。
  • C.本站所有帖子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帖子内容版权归属作者所有,如是转贴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使用或转载帖子内容时须征得帖子原作者的同意或注明内容原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广州概况
(一)地理位置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 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处广东省东南部, 珠江三角洲北缘, 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 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 濒临南海, 毗邻港澳, 是华南地区中心城市, 中国的“南大门”。
(二)政区人口
  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 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 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0.72万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
(三)自然条件
  地势和气候: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依山傍水, 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 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雨量充沛, 四季如春, 繁花似锦。全年平均气温22.8摄氏度, 平均相对湿度68%, 市区年降雨量为1600毫米以上。
  自然资源:广州目前已发现50多个矿种, 其中大、中型矿点17处。植物种类达数千种。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
  广州水域面积7.44万公顷, 占全市土地面积约10%。从化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温泉, 水温摄氏50℃-70℃, 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粮食作物以优质籼稻为主, 一年两熟。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广州是“水果之乡”, 主要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杨桃等。广州的花卉和盆景远近驰名, 以阴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鲜切花、岭南盆景为主。阴生观叶植物占全国市场一半以上, 红掌、蝴蝶兰、一品红等盆景已成为全国性的生产基地, 盆景远销欧美等海外市场。
  广州山青水秀, 风光旖旎, 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景点100多处, 其中以羊城新八景白云山、珠江、越秀山、东站广场、陈家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莲花山以及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越王博物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花卉博览园、华南植物园、从化温泉、番禺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宝墨园、广东美术馆、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等景点最负盛名。
(四) 悠久历史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 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 建有“楚庭”, 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 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 孙权为便于统治, 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 “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 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广州又称“羊城”。相传周朝时, 南海飘来五朵彩色祥云, 五仙人骑着五只羊, 各携带一串谷穗降临此处, 赠谷穗给居民, 祝福此地五谷丰登、永无饥荒, 留下五羊化为石头。今越秀公园建有以此传说为题材的“五羊石像”。
  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 汉唐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
  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曾经三次建立了政权。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 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公社”。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个, 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 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 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五) 文化习俗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是广州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 享有“南国红豆”的盛誉。流行于粤、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广东音乐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 吸纳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 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而成。岭南画派是现代中国画派之一。广雕、广彩、广绣驰名中外。粤菜是中国一大菜系, 菜谱上千种, “食在广州”闻名天下。
  广州的民间习俗很多, 有迎春花市、龙舟竞渡,、重阳登高、摆年橘、饮早茶等。
  广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 主要活动场所有六榕寺、三元宫、怀圣寺、石室天主堂、东山堂等。
(六) 华侨之乡
  广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华侨人数居全国大城市之首。据统计, 海外华侨华人106.08万人, 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港澳同胞87.72万人, 归侨、侨眷、港澳眷属156.87万人。广州市从1986年开始, 分12批共授予373人“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以表彰他们对广州作出的贡献。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6 17:55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二)土地资源特征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8.6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4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系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0度—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米—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区和南沙区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
  (三)气候特征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常给广州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市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2007年,广州市虽然一些地区出现局部性灾害,但基本没有大范围的自然灾害,总体上属于偏好年景。
  光热资源充足。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州最暖的一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日照时数在1481.7—2141.5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2.1℃—23.2℃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1℃—5.7℃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6℃—37.8℃之间。是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极端最高气温均未打破历史最高纪录,但35℃以上高温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同期罕见。
  降雨分布不均。2007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的总降水量在1370.3—1964.5毫米之间,除增城市接近多年平均值外,其余均比历年平均偏少,广州市老八区、花都区、从化市、番禺区的年总雨量分别偏少361.3毫米、284.3毫米、193.3毫米、113.2毫米,偏少幅度6.9%—20.9%。广州市老八区年总雨量为1370.3毫米,为全市最少,年总雨量之少为近年罕见。是年全市的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东部增城市多于西部花都区,北部从化市多于南部番禺区,各区(县级市)6月和8月雨量偏多,其中6月尤甚,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广州市老八区、番禺区的月雨量分别多达581.7毫米、412.7毫米、363.3毫米、319.8毫米、259.0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66.2%、12.2%、25.7%、12.1%、3.6%,引致广州市出现“龙舟水”灾害,从化市、增城市、广州市老八区等地有不同程度损失。而10—12月广州市雨量明显偏少,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全市范围内没下过一场透雨(日雨量≥20毫米的降雨),11月全市雨量最多的增城市也只有4.9毫米的降雨,其他地区雨量更加稀少,旱情十分严重。
  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有时会有寒潮、霜冻、冰冻等灾害;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常见灾害有台风、暴雨、雷电、强对流等天气。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一般在每年4月份。
  气象灾害频繁。2007年,广州局部地区气象灾害依然比较频繁。首先是雷电灾害严重,各区(县级市)的有雷季节长达186—223天,共出现66—80个雷暴日,全市共发生雷电灾害169宗,造成火灾爆炸事故7起,死亡11人,受伤10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是夏季天气炎热,各区(县级市)35℃及以上的高温日数为31—39天,比往年明显偏多。由于高温持续时间长,盛夏天气十分炎热,各地气象台(站)频繁发布高温预警信号。第三是局部地区强对流天气对交通运输和市民生活带来了影响。是年有几次强对流天气,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4月17日下午,受锋面低槽的影响,从化市、白云区等地出现雷雨大风并伴有冰雹,阵风达12级。5月26—27日,广州又出现暴雨和雷雨大风天气。黄埔区、花都区、从化市部分地方的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广州市区内多处马路被水浸,造成交通堵塞,白云机场有30多个航班受影响造成延误。
  (四)水源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条,老八区主要河涌有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1860.24亿立方米,是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门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版权所有:中国广州网网络维护:大洋网粤ICP备05096771号使用帮助网站导航法律声明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6 17:56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自然物产
1:旅游资源
广州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景点100多处。其中以羊城新八景白云山、珠江、越秀山、东站广场、陈家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莲花山以及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越王博物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花卉博览园、华南植物园、从化温泉、番禺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宝墨园、广东美术馆、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等景点最负盛名。
2:水资源
[color=]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老八区有河涌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1886.1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3:矿物资源
[color=]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8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石、矿泉水和热矿水等。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4:生物资源
[color=]

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动物栖息繁衍和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其中荔枝就有55个品种),是荔枝、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共有14类3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盆栽植物(观叶植物、肉质植物、盆花、盆景)、绿化苗木、工业原料用花、草坪、种苗等6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3000多个。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其中,增城丝苗米是广州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种。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6 17:59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环境质量
[color=]

1:环境质量概括
[color=]

2006年,广州市大力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继续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9月11日,广州市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11月,广州“创模”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加大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珠江广州河段水质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全河段水质变为Ⅳ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81%,比上年上升1.02个百分点;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4天。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分别为55.2分贝和69.4分贝,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开展河涌整治、重点工业企业脱硫执法检查、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打击违法排污行为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污染扰民严重、群众长期投诉、存在安全隐患、非法排污等行为。
    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环境监察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施改革,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增设辐射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广州市环保局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等不正当交易行为的长效机制,增强环保队伍的拒腐防变能力。该局政务窗口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3年达100%。是年,广州市环境监察支队被授予“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先进集体”和“广东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进集体”称号;番禺区环境监察大队通过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验收。
2:城市生态建设

[color=]

2006年,广州市加强“山、水、城、田、海”生态城市建设。市政府印发《生态广州——面向2010年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行动计划》,并制定和实施河涌水系规划,整治水环境与水景观,保护生态平衡。
    10月9日,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召开“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一期工程总结表彰暨启动二期工程动员大会。截至年底,城区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131.3平方公里;完成老城区拆违建绿工程492项,完成338个采石场和149个采泥场的整治复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05%,人均公共绿地11.32平方米;全市共批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50个,已对外开放的森林公园17个,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1%。
    海珠、越秀、荔湾等老城区组织街道建设综合性开放式绿地、公园,基本达到市政府提出的“居民出门500米见绿”的要求,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
    实施“宁静工程”,营造安静生活环境取得新进展。5月,市政府印发《广州市“宁静工程”实施方案》。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照方案,推进内环路等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机动车辆、在建施工工地、饮食服务业噪声污染防治等9大项目33个工程的实施。
2006年,广州市对外开放的森林公园达17个。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6 18:03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区域概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一度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
  
    解放初期,广州市划分为28个区,其中城区20个(逢源、黄沙、西禅、长寿、沙面、陈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东堤、汉民、前鉴、大东、东山、洪德、蒙圣、海幢),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水上区1个(珠江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划设置,把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其中城区8个(长寿、河南、惠福、永汉、太平、越秀、大东、荔湾)、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1年10月,把7个郊区调整为4个(白云、芳村、西村、新滘)。
1952年9月,把原来8个城区合并为5个(东区、中区、西区、北区、河南区),仍保留珠江区。
1953年5月,西村区撤销并入白云区。同年6月,黄埔区成立。
1956年6月,黄埔、白云、新滘3个区合并为广州市郊区。
1958年12月,撤销珠江区,同年撤销广州市郊区。原属郊区的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等4个公社与花县合并设立广北县,划归广州市。原广州市郊区的三元里、鹤洞、江村、石井、沙河、新滘、黄埔、萝岗8个公社设立广州市近郊区。
1959年3月,撤销广北县,把花县划回佛山地区。恢复广州市郊区,原从广州市郊区划出的4个公社划回广州市郊区。同时,撤销广州市近郊区。
1960年4月,从佛山地区划出花县、从化县归属广州市。同年8月撤销中区、郊区,设立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4个城区,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3个郊区。
1961年,原属韶关地区的佛冈县划归广州市(1963年又划归韶关地区管辖)。
1962年5月,把3个郊区合并为1个郊区。
1973年重新从郊区划出部分区域再设黄埔区。
1975年,把原属佛山地区的番禺县、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韶关地区的新丰县划归广州市。
1983年,把韶关地区的清远县、佛冈县划归广州市。
1985年1月,从广州市郊区划出部分区域设置天河区、芳村区。
1987年1月,把广州市郊区改称为白云区。
1988年,广州市行政区划作出较大调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把龙门县划归惠州市管辖,新丰县划归韶关市管辖,清远县和佛冈县划归清远市管辖。
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
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花县,设立花都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
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县级),设立番禺区和花都区。
2005年4月,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撤销东山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撤销芳村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设立南沙区和萝岗区。调整后的行政区划,广州市辖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10个区和从化市、增城市2个县级市。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8 12:52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人口语言
[color=]


1:人口民族


[color=]

  2007年末,广州市户籍总人口为773.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636.76万人,县级市人口136.72万人。全市人口密度1040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人口密度1657人/平方公里、县级市人口密度381人/平方公里。
  2007年,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35.6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0余万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5万余人。共有52个少数民族族别,其中回、满族是广州世居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万人的有壮、土家、苗、瑶族,缺少的少数民族为德昂族、裕固族和塔塔尔族。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由原来3万人发展到35.6万余人,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广州就业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部队转业干部、科技人员和国家干部大量增加,到广州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年龄结构看,15—50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88.6%;从文化程度构成看,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中等文化水平的人口有所增长,大学以上文化人口比例有所降低;从职业构成看,全市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制造、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农林牧渔、社会服务和建筑等行业。全市有3所民族小学(回民小学、满族小学、畲族村小学),1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增城市正果镇畲族村,有72户共340人)。广州有广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市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联谊会、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市回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等13个少数民族群众团体。

2:广州方言


[color=]


[color=]

  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及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
  广州方言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秦代以前,居住在广东、广西地区的是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和疍家等。后秦始皇派兵戍守岭南,开始了早期汉语与百越语言融合的先声。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李新魁《广东的方言》)。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
  广州方言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自己特有的语音特点。(1)无浊塞声母,保留古微母M-的读法,古精、知、照三组合流,古晓、溪母合口多读F-,如“欢[FUN55]”“款[FUN35]”,古-M、-N、-、-P、-T、-K韵尾保留完整,有长短元音A、构成的一组韵母。(2)声调多达9个:平上去各分阴阳,阴调(来自古清音声母)和阳调(来自古浊音)相配整齐,入声3个,包括阴入(上阴入)、中入(下阴入)、阳入,长元音配中入,短元音配阴入,如“八[PAT3]”,“笔[PT5]”。(3)连读变调不明显,但有丰富的语义变调,如“毛”:毛[MOU21]发→发毛[MOU55](发霉),“片”[PHIN33]→[PHIN35](屎片)。(4)单音节古词较多,如“颈(脖子)”、“望(远望、盼望)”;有些词可能来自古楚语(如“睇[看]”)、古壮侗语(如“谂[想]”);一些复音词的词序与普通话不同,如“齐整(整齐)”;有较多外来词,如“波(球)”、“肽(领带)”;有一批特有词,如“嘢”(东西)、“餸”(下饭的菜)“攞”(拿)、“靓”(漂亮)。(5)语法方面量词可单独与名词构成量名短语,如“条裙几靓”,有些状语可后置,如“行先(先走)”;比较句“我大过你(我比你大)”与双宾句“畀支笔佢(给他一支笔)”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一些体貌(如回复体、始续体)也很特别。
  广州方言在社会交往和改革开放中影响力不可低估,国内和世界都有不少非粤语区的人士学习和使用广州方言。广州方言是粤语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保存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在语言方面,广州方言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特点,对古汉语研究意义重大。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民族宗教
广州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除道教属中国本土宗教外,其余的均由国外传入。传入广州市时间最早是佛教(公元255年),其次是道教(公元306年),伊斯兰教于唐初传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在明末、清初传入。广州宗教文化底蕴深厚。至2007年末,经政府批准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66处、外国人宗教活动临时地点1处。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佛教六榕寺六榕塔、天主教石室圣心大教堂、天主教沙面露德圣母堂、伊斯兰教怀圣清真寺光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佛教六榕寺、伊斯兰教怀圣清真寺、伊斯兰教先贤古墓),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佛教华林寺、大佛寺、海幢寺,道教三元宫、纯阳观、仁威祖庙,伊斯兰教濠畔寺,基督教东山堂)。最为特别的是在广州旧中轴线上分布了五大宗教近10间重点寺观教堂,勾勒出宗教文化与广州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人文景观,增添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2007年,广州市有信教群众30余万人。其中,佛教约10万人,道教约9万人,伊斯兰教约5万人,天主教约1.4万人,基督教约5万人。外国人信徒约2万人。经宗教团体认定的专门从事宗教职业的人员(宗教教职人员),包括和尚、尼姑、道士、阿訇、牧师、神父、修女等共395人。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侨乡侨情



华侨、港澳同胞
广州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也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2007年,广州市有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352.35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106.08万人,港澳同胞87.72万人,分布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市内归侨1.68万人,侨港澳眷属156.87万人。广大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一向热心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更是积极发挥桥梁和媒介作用,为广州开拓国际市场、发展远洋贸易、推进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热心参与广州经济社会建设,帮助祖国家乡兴办公益事业,投资建成了一批大型项目和企业,兴建了一批学校、医院、敬老院、托儿所、幼儿园等。市政府为感谢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及外国友人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从1986年开始,先后12批共授予373人“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其中3人被取消荣誉称号),授予17人为“杰出贡献奖人士”。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传统民俗
1:除夕
除夕本是农历最后一天的一个节日,因为它与翌年春节连在一起,所以还是将其放在第一个节日来叙述。
  农历除夕与春节合起来,广州人统称为“过年”,正如民间所说:“一夜过两年,一宵有两节。”如单独分开来称呼,叫“大年夜”或“年卅晚”。是日,家家户户大搞卫生,室内室外,所有家具、摆设等等,都要认真清洁一番。完了之后开始布置厅堂、房舍,厅堂上挂上祖宗或先人肖像,供以果品;贴门神、年画、春联。
  下午以三牲果品在家祭祖、拜神,然后将三牲与其他节日食品一起烹制成一顿丰盛的“年饭”,全家围桌而餐,称为“团年饭”。这团年饭吃得特别早,祭完祖宗以后,四点钟就开始吃饭,直吃到五六点钟。饭后,年青人去行花街(逛花市),老年人在家“守岁”。旧俗儿童们还要去“卖懒”。入夜以后,一手提灯笼,一手拿着染红的鸡蛋和数炷香。走出家门,沿街边行边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晤懒。”一直唱到土地庙或某神庙,把香插到神前的香炉上阻后,转身走回家,将红鸡蛋分给长辈吃。俗称红鸡蛋分给越多人吃,这孩子越聪明。此时长辈便赏以“压岁钱”。此俗在珠江三角洲流行非常久远而且广泛,广州此俗的形成,是与居民从乡下带来有关。有些非从珠江三角洲迁来的居民,多无此俗。到了晚上十点钟以后,各家各户开始在厅堂神台前摆上年宵品、罗汉斋、糕品、生菜等,以待到了子时祭神迎春,此时,全城鞭炮连天,直响到天明。90年代初开始,政府明文严禁燃放鞭炮,因此现在节日均无鞭炮声了。
  广州的除夕花市,又称年宵花市或迎春花市,是广州人年卅晚的重要节目。初时,每年岁暮,市郊花农将应时花卉运入广州,在固定的街巷中摆卖,市民徜徉其中,或观赏,或购买,形成人山人海“行花街”的独特过年景观。
  广州花市的历史已相当久远,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南汉时期,广州南郊就已出现专业种花出售的花农,到明清之际,在广州老城的七个城门下已形成花农卖花的经常性“花墟”——花市。一年一度的除夕花市,就是由此逐步形成的。但真正有意识地作为迎春花市,约成型于清代的中期。当时出售的鲜花主要为当地传统的金桔、桃花、水仙、吊钟、菊花、鸡冠花等,居民购买这些花卉,主要用以兆“吉祥”、“如意”和“好运”,其次是点缀家室新年的节日喜庆气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扬花市的传统,1956年将分散于各街巷的点档集中到太平路(今人民南路),用竹竿在街中心搭起花档,两端进出口用竹竿搭成牌楼,名日“迎春花市”,从腊月廿七或廿八至除夕夜,一连三天三夜,此时,文物工艺品、陶瓷品等商店也来设档点,五光十色,争妍斗丽。从60年代初开始,分区开设花市,主要花市分布在:越秀区的西湖路、教育路,东山区的东华南路,荔湾区的荔湾北路,海珠区的江南中路,天河区的天河南路,黄埔区的大沙地,以及芳村、员村等,花档多达2000个。此外,越秀公园,文化公园、烈士陵园、流花湖、荔湾湖等大小公园,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花市上除了传统花卉品种外,又涌现了荷兰郁金香、日本杜鹃、米砂莲等多种外国名花瑞草。
  除夕“迎春花市”是广州特有的节日民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既是精神文明与民俗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象征吉庆祥和、生活美满、吉祥如意的民族文化传统,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2:春节
广州也和全国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民俗节日。从年前的腊月廿三的灶神上天(小年夜)开始,直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夜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春节食、衣、用品等的总称)开始计算,大约于腊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然后整修房屋,购置新家具、新的生活用品.添制新表,购买与制作过年食品等。腊月廿三或廿四谢灶(灶神上天),廿五开炸(油炸煎堆、油角、糖环、冬果、蛋散、芋虾等糕点),廿六扫屋(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廿七洗涤,廿八蒸糕,廿九贴春联,三十团年。年卅晚祭祖、吃团年饭、逛花街、守岁。一交正月初一子时,鸣放鞭炮、接财神。旧时,初一清晨,有乞丐或孩子作“派财神”之俗。他们用小红纸写上“财神”二字,在各家门口高叫“财神到”,主家闻声开门接过小红纸“财神”,回以“利市”一封。
  旧俗年初一那天,家人吃过早餐,开始行贺岁礼。晚辈向长辈道贺,然后平辈间互相作揖道喜。行礼时,互相要说些吉利祝祠,礼毕,长者向少者赏赐红包利市。接着出门拜年,从亲到疏,高高兴兴,直至中午或晚上才返回家来。拜年时要携带自家制作的煎堆、油角、生果等作为见面札物。虽然“过年油角家家有”,但作为民间的传统礼俗,还是必须备带。20世纪的80年代后,因为居民经济生活已大有提高,并且社会也走上更加文明和现代化,已少有带煎堆、油角拜年了,代之以商店购买的盒装糖果、精美糕点等。现在,一般多用电话拜年,以更多时间携带小孩到公园或风景区游玩。
  广州人过春节,居民家中的厅堂上摆着插满鲜花的花瓶,鲜花有桃花、吊钟花、银柳、菊花、剑兰、芍药等,也摆水仙花、柑桔、四季桔等。墙上贴“挥春”,写上“新春大吉”、“万事如意”、“迎春接福”、“龙马精神”等;东西墙上贴“东成”、“西就”,南北墙上贴“南和”、“北合”等。60年代以后已少贴“挥春”。80年代以后,多从街巷的小店档中购买现成的用红纸金字,或金纸红字写成的“挥春”,贴于各个房室的门楣上。客厅上多悬挂从店档中购买的装饰字画。
  过去春节的传统食品有煎堆、油角、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以及糖环、蛋散等油炸食品。还备有瓜子、糖莲子、糖冬瓜、糖桔饼等。除了自食以外,要各拿出一小部分用糖果盒装好摆在厅堂上,预备客人来了招待。正月初一的中午饭,必须有一种素菜,用“罗汉斋”或绍菜(大白菜类)煮粉丝虾米,也有人蒸腊味,但动筷时,必须先吃“斋”。
  初一有许多禁忌,如不能扫地,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出门拜年,不能打碎碗碟,万一打碎了要说“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或“岁(碎)岁平安”等,有病也不能看医生,说年初一看医生,一年到尾都会生病。以上禁忌现在已逐渐淡化。
  春节的文化娱乐以舞狮为主。人们认为舞狮有驱邪、迎吉的“好彩头”。广州舞狮,狮前还有“大头佛”。就是走在狮子前面头戴面具、执扇引路、戏逗狮子的人。
  小孩则玩烟花、炮竹,青少年踢毽子,成年人打麻将、“天九”。街上多江湖艺人耍杂耍、特技,以讨“利市”钱。也有艺人用桔子叶挂在龙舟杖上,到各家各户门口唱“龙舟、木鱼歌”,以讨赏钱。
  现在,民俗事象均已逐步消失,代之以看电视、出游、参加文娱晚会,观看由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娱表演,邀请亲戚朋友聚会等,视各人之所好,自行选择活动方式。
3:人日
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俗称“众人生日”。过去此日早饭时,人们要吃由七种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等)制成的“七宝羹,”,及吃“薰天饼”(在露天中煎成)等。是日,人们用五彩丝织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刻成人形,挂在屏风或帐子上。妇女们将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鬓发上,既讲吉利,也是一种装饰。
  人日的来历与传统中女娲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关。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此后从初八至初十顺序为谷日、天日和地日。
  民国以前,人日这天,青年男女结伴到郊外游玩,选“人日皇后”,中选者主持一天的活动;年长者则登上观音山(今越秀山)或白云山饮酒、吟诗、作赋;女的去神庙参神,男的到花地(今芳村区)赏花或拜黄大仙庙。
  此节日建国后已渐消失。
4:元宵
广州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原本是很热闹的,许多民俗事象也非常有特色。如在清代时,在现在解放中路(旧称四牌楼)一带最为热闹,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刚刚升起,街上已人头涌涌,据民国初年编纂的《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广州过去“十家则放烟花,五家则放花筒”,处处繁花四放,炮竹连天响。长长的舞狮、舞龙(龙身长10余丈)、舞鸾、舞象的队伍,队伍后面紧紧跟随着“打十八闲”(即后来所称的“八音锣鼓柜”),再后面是手举(或手提)各式灯笼的居民灯饰队。在元宵游行队伍中,还有特意组织的、以金童玉女扮饰的民间故事表演队,如“哪咤闹海”、“天女散花”、“六国封相”等;以后还发展为“出色”和“飘色”等(这些“色相”表演,至今佛山和番禹的一些乡镇仍在流行)。游行队伍常常达数里之长,穿大街、绕小巷,所到之处,居民们燃烟花,放炮竹,成了沸腾的海洋。
5:灯节
元宵节又称灯节。从初十就开始“开灯”。“开灯”的灯五花十色,均从专业店档中购买,有大三星灯、小三星灯、百花莲藕灯、和合二仙灯以及树头灯等。“开灯”晚,如有去年元宵后出生的男孩子的家庭,要请外婆和亲戚朋友来家庆贺,俗称“做灯酒”,以示祝贺“添丁”。外婆要送小孩衣服、鸡、肉、米、酒等礼物,其他客人也要带些礼物。“开灯”时,要在宗祠或在神堂的正中央、两旁和大门口各挂一对莲花灯;另外在灶君、“床头婆”神位、街上土地庙也要放上一个小灯。广州人过去在正月十二这天,还有替“床头婆”开灯之俗。这灯称为“亚婆灯”,是用红、黄、绿几色彩纸糊成六角圆筒,然后粘合而成的小灯。节前小贩沿街叫卖。人们买回去,插挂在“床头婆”的香炉上,谓替床头婆“开灯”,祈求床头婆保佑孩子平安长大。正月十三.在厨房里要点灯,此称“点灶灯”,直点到十五元宵夜。正月十三要“试灯”,即“试点元宵灯”。十四是“上元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的前夜,各街道居民点纷纷搭彩棚,挂花灯,舞狮、舞龙,预演元宵节日,这也叫“试点”。节前的数天,街巷摊挡,竞售各式花灯,争奇斗丽,称为“灯市”,一片节日气氛。
  现在,广州的元宵灯会又以新的形式出现在广州市民眼前。每年的元宵之夜,广州各公园以及娱乐场所,包括街道两旁和珠江沿岸都张灯结彩,一些市民也在家中高悬彩灯,以示节日的庆贺。全城不分大街小巷、市内市郊,各种式样的彩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市内市郊,主要品种有宫灯、丝料灯、夹纱灯、走马灯以及各种形象纸扎灯和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花果灯等。宫灯是用楠木、红木或紫檀木作边框,并雕刻有龙凤图案,配以彩画绢面和玉坠丝穗等,古朴雅致、富丽堂皇;丝料灯,在画绢前面镶嵌白色玻璃丝,晶莹剔透,银光闪烁;花灯,是用鲜花串成串作为灯饰的,随着热气的蒸发,吐出缕缕幽香,早在清代,广州就有素馨灯、茉莉灯;果灯,通常是用柚皮做成,柚皮上雕镂有人物、花草,内置玻璃盏,灯光射出,映现出各色图案。此外,还有大型彩灯,如龙灯和灯楼等。龙灯是由几十个灯笼连接而成,还可耍舞游行。
  如今广州的元宵之夜,满城各式各样的霓虹灯也加入了节日的行列,将广州打扮得像一个灯的世界,花的海洋。漫步其中,犹如置身七彩星河,天上人间。
  旧时,广州郊区的许多乡镇,还有在农历正月十六至十九日轮流闹元宵的旧俗。郊区人民十分讲究团结和友谊,为了方便各乡群众在元宵节时互相拜贺,十里八乡的乡民约定各乡轮流进行元宵活动,如瑶台乡定为正月十六,王圣堂乡定为正月十七,三元里乡定为正月十八,棠溪乡定为正月十九,等等(这些乡现在大都已成为广州城区的一部分,乡村多已不存在)。原三元里乡的乡民至今仍然于正月十八闹元宵。每逢此日,原十里八乡的居民都来参加活动,敲锣打鼓,唱歌跳舞,热热闹闹,交朋结友,畅叙友谊,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乡邻之间,为了友谊而改变民俗节期的情况,其他地方不多见。
  广州市内的元宵节习俗,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除了张灯结彩和进行文艺活动以外,传统的民俗行为已逐步淡化,但自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许多居民又恢复了元宵节的活动。每逢正月十五这天,居民们一大早(有的早到刚过午夜)便到越秀山南麓应元路三元宫烧香,烧完香买回大香或纸糊风车带回家去,称“带好运回家”,此日,三元官前人山人海,每每要出动大批警察来维持秩序,以防不测。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6 18:30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6:天穿
天穿,广东其他一些地方以农历正月二十过“天穿”,而广州人则在十九过“天穿”。这天,除在居家门口挂上大蒜以避妖邪外,还要用糯米粉加糖煎成圆形的薄饼(俗称“薄撑”),供奉天神,并在神位上放上缝衣针和红丝线,供神“补天”(此俗实为古代“女蜗补天”故事的延续)。民国初年以前,在广州的白蚬壳一地尚有惠石夫人庙,即女娲庙。当时每逢此日,人们纷纷前往拜祭。热闹异常。
7
:清明
 清明节是扫墓祭拜先人的日子,广州人极为重视。每逢清明前后半个月中,人们无论远在外省或是在海外做事,都要赶回来向先人扫墓。广州人称扫墓为“拜山”或“行清”(即“行”清明的简称)。拜山时,带上松糕、软皮煎堆、甘蔗、包子、烧肉(或熟猪肉,也有用整只烧猪者)、酒、香烛、纸帛等祭品,摆放在坟前,大家一齐铲除杂草,打上一方草皮将纸宝压在墓顶上,然后点烛燃香,对先人行跪拜(或鞠躬)札,烧纸钱,放炮竹,最后分食甘蔗,并将吃过的蔗渣丢于坟前,还要将包子掰碎撒于坟前。旧俗,广州人在清明的前四五天,设在家中的祖宗牌位前和在门口插、挂上一枝柳枝以避野鬼。广州人将杨柳称为“鬼怖木”。清明一周后拨除。
8:端午
端午节,广州人称五月节。它的起源非常久远。据一些古籍记载,远在秦汉之前在中原大地就已有此节日,并且还是一个很大的节日。神州大地不分东西南北,各地人们均过端午节。它的名称也很多,如端阳、重午、端五、重五、五月五、端节、蒲午、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等等。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各种各样的传说与活动,不胜枚举,但祭神、划龙舟、吃粽子,挂菖蒲,这几个大的活动内容,全国从古到今是基本相同的。
  端午节何时传人广州,未见史籍记载,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中原的移民带到广州来的。不过广州的端午节内容比较简单,且越到后来越简单。比如内地居民,端午节还是一个祭礼的节日,要祭屈原、曹娥、蚕神、农神、张天师和钟馗等。而广州则未见有此祭俗流传。
  不过,广州人对端午节也是很重视的,旧俗于农历的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生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到了端午那天,姑娘和儿童们还要挂香包。香包多以五色丝线编织,也有用绣花丝线缝制或用毛线织成。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香包中装有檀香粉、花椒、八角、茄楠粉、琉璜等。端午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店档里也有现成的符出售。在大门上悬挂菖蒲、艾叶、凤尾草等,并扎上一束大蒜头,涂以朱砂避邪。也有些人家还在门上贴上用黄纸写的小对联:“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正午时分,用生果、粽子拜家神,烧艾草薰屋角,称“驱蚊虫邪魔”。用雄黄酒调朱砂,在孩子的额上、胸口、手心上点一红点,以示避邪。
  赛龙舟是广州人过端午最大的活动项目。赛龙舟,广州人称“扒龙船”,过去多为郊区农民为之。20世纪30年代前,在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便将去年端午节后沉入涌底的龙船起出,俗谚谓“四月八,龙船随海滑”。30年代以后,逐渐改为五月初一才起出龙船,俗语顺口溜念道:“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龙船比,初七初八黄竹岐,初九初十龙船打崩鼻。”初五是赛龙船的高潮,得胜者可获赏全只烧猪与赏银元。初七初八,郊区各乡龙船多集中到市郊黄竹岐进行表演比赛。主要因为那时黄竹岐地方有一座龙母庙,初八为龙母诞,人山人海,人们既拜了庙,又观看龙船表演,所以人们非常乐此不疲。
  五月初五的龙舟活动,1994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定为龙舟节。
9:乞巧节
乞巧节,是非常富有中国民族韵味的一个妇女节日。广州的乞巧节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十分值得细细一述。    农历七月初七,古时除了称七夕节、乞巧节以外还有许多名广州民俗称,如七巧节、女儿节、少女节、女节、洗头节、情人节、双星节、妇女节等等。广州人则称为“七姐诞”。
  《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傅玄《天问》云:‘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此则其事也。张骞寻河源,所得榰机石示东方朔,朔曰:‘此石是织女榰机石,何于此?’为东方朔所识,并其证焉。”这段神话故事,大意是说,在傅玄(217~278,魏晋间哲学家、文学家)所著的《天问》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故事:张骞(?——前114年,即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古代著名人物)在寻找天河的源头时,拾到一块石脚柱,他拿去问东方朔(前154~93年,西汉文学家,性格滑稽、诙谐著称于世,后被传为神仙),东方朔接过一看,证明说:“织女用以垫纺织机的小石柱,怎么会遗落在这银河上?”这段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证明牛郎织女的确就住在银河边上。
  民间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多.前后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是这样的:
  相传,牛郎是一个非常勤劳而朴实的农民,织女(玉帝的女儿)是一位心灵手巧的织布能手。由于有天人为媒,两人相亲相爱,婚后男耕女织,生儿育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玉皇大帝知道女儿下嫁凡人,气愤不过便派西王母到人间硬将织女接回天庭。牛郎知道后携带儿女追赶,到了天上,西王母拨簪划河为界,结界一对恩爱夫妻只好隔河相望而居。后来玉帝被牛郎织女的真挚爱情所感动,并在鸟鹊的同情和帮助下,两人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可得一次相会。这种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家喻户晓,也是形成七巧节的主要缘由。这段故事又发源于古人对天文的观察,后来发展成对星辰崇拜的结果。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还要有一盏油灯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间。此时,有钱人家的厅堂布置得锦屏绣椅、富丽堂皇,一般人家尽量把厅堂摆设井然。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姑娘们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赞,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广州的姑娘们说,像这样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手艺,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针者则“输巧”。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10:中元节
国的岁时节令中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三元”是根据道教的三官而来,这三官即天官、地官和水官。天官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赐福紫微帝君,地官为中元二品七气地官赦罪清虚帝君,水官为下元三品五气水官解厄洞阴帝君。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为诞辰。因此,七月十五中元节与道教有密切的关系。
  中元节,又名七月十五、七月半、鬼节。广州人的中元节以祭祖、上坟与施孤为主。中元节祭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家内、祠堂为祖先烧香、上供、叩拜;另一方面是上坟、祭扫先人。除了祭拜祖先外,还要施祭野鬼、孤魂。《中华全国风俗志》:“七月十五日,俗谓鬼节,僧道沿街搭台念经,谓之盂兰会,谓广施佛力,以追荐鬼魂,而为饿鬼施食。”。
  中元节,广州人称“七月半”。旧时居民们于节日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即各种色纸,俗以为可制冥衣)、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俗称“包袱”,上面写上先人的姓名、官阶,每人数包不等,择日于午后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衣”。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最后还要向街中施撒铜钱。此原意为借金属的声音驱鬼,但把铜钱撒到街上去以后,多被儿童们抢走。
  广州现在尚有些居民仍行此俗。
  此外,旧时七月十五还有两个民俗行事,一为盂兰盆会,一为地官诞。
  盂兰盆会为天竺语,意为“解救倒悬”。传说释迦牟尼弟子看见自己的母亲在地狱倒悬受苦,求佛超度。释迦牟尼于是让他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果食,供养十方僧众,使其母亲解脱,从而形成了盂兰盆会。
  我国举行盂兰盆会已有较久历史。《荆楚岁时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广州于七月十三至七月十五日在僧尼寺院中举行盂兰盆会。僧道诵经施食,以祭幽炅。也有些居民,利用盂兰盆会将亡人的牌位送到会中凭吊,俗称“附荐”。亡人的妻儿子女日夕临吊哀哭,向亡人焚化金银纸衣,以及用纸制的用物住宅等。如要超度先灵者,还须预先报名,安排大小灵牌位置,按牌位的太小收牌位费。民国时期,小的用红纸条写上亡者姓名,收费白银5元,纸扎龙牌位收费10元,加大的则收15~20元。如纸扎真身人像(穿上真人衣服),按大小另议收费。盂兰盆会中或僧或道均要诵经念咒。盂兰盆会最后一晚,不论僧、道,都要举行水陆超度,才告法事结束。
  地官诞,即地官大帝的诞辰,也就是民间和道家所称的天官、地官、水官“三元”中的地官。由于道家和民间把七月十五与地狱联系起来,而地狱是由三官大帝中的地官主管的,所以,旧时必须祭祀地官,祈求地官主持正义,驱恶扬善,为祖先祭献,给野鬼、孤魂一些安慰。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广州过去多往观音山(今越秀山)三元宫庆祝(拜祭)。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6 18:30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中秋节
中秋节是最具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中秋节,古时也叫月夕、月节。因为时属仲秋,酷暑渐渐退去,秋风习习而来,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月朗星稀,一轮明月皓然长空,这便是中秋月了。
  看月思人,自古以来,不知由此引发出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引发出多少多采多姿的节日风俗来!老百姓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文人们说:“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唐欧阳詹《玩月诗》句)农历的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则是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称中秋。八月十五称中秋节、仲秋节,都是由此而来的。
   广州的中秋节。旧时也有称“月光诞”者。八月十五,人们一早起来,用月饼、生果祭祖拜神,晚上全家围桌而聚,美美地吃上一顿团圆饭。广州俗语说:  “冬唔饱,年唔饱,八月十五得餐饱。”说明广州人对中秋节这顿团圆饭是极为重视的。晚饭过后,便举行“拜月光”仪式。有天台的在天台上,无天台的在门口竖起竹竿,挂上彩灯和灯笼.摆上月饼、芋头、菱角、柚子、香蕉、杨桃、柿子、油甘子等(芋头的摆法是,在盘的中央放芋也母,周围摆芋仔),对月而祭。祭月时要焚香燃烛。烧“月光衣”。拜完月光后吃粥、吃田螺,台称田(石)螺粥,田(石)螺用蒜头、豆豉炒熟,非常鲜美,吃月饼、水果,一家老少或亲友在一起畅叙至深夜。现在如若有家人在外不能回来团聚的,则用电话互相道贺,共祝节日快乐。
  儿童们手持各式灯笼,如鱼龙灯、鸟兽灯、水果灯等(多在街上购买)沿街走动。在儿童世界里也别有一番情趣,给节日增加了浓厚的气氛。
  广州人度中秋,最有特色的便是月饼了。广州的中秋月饼,以其色香味形驰誉中外,受到国内外人们的欢迎。其品种之多(约有数十种)、选料之精,味道之美、制作之细,更是其他各地月饼望尘奠及的。
  广州于20年代流行一种“月饼会”社会组织。即一些中下等的饼家、茶楼,为了资金周转,串连周边居民按月交纳若干钱,从中秋节后开始,供足十二个月,到下一个中秋节前,即可从该饼家,茶楼取得一份月饼。参加“月饼会”的人,多是一些受薪阶层或一般开小店档的居民,均为一般劳苦大众。他们按月交纳份金,零存整取,明年中秋节日,能得到一份可观的月饼,又享有正价八折左右的优待,着实是广州人所说的“一家便宜两家着”,对饼家、对消费者都有好处。因此,当时的广州“月饼会”吸引了不少市民。抗战期间,因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月饼会”从此中断。
12:重阳节
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九日、茱萸节、菊花节。重阳节的由来已非常久远,在战国屈原的诗句中就已经有咏重阳之句。它的起源,可能与秋游去灾有关,后来才逐渐演变为以登高为主的文化节日,并深受道家的影响。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记载有这样一段故事:汝南人桓景曾跟随方士费长房学习修仙之术。有一年临近九月九日之前,方士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定发生灾难,快回去告诉家人,每人缝制一个红布袋,里而装些茱萸,再用一块红布系在臂上,带上菊花酒爬到高山去,在山上把菊花酒喝了,就可以躲过这场灾难。”桓景不敢怠慢,回家后依法照办。全家在九月九日清早,便登到山上去了。后来回到家里,家中鸡、犬、牛、羊都已暴死,做了替死鬼。因此,“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女带荣萸囊,盖始于此。”此书是东汉人所写,据这段故事所载来看,不但节日起源之久远,也说明九月九日登高是源于为避瘟疫的神话开始的。广州郊县增城等地民间至今仍有此传说。
  但是,广州人过去登高并不完全是登山,也有许多是登五层楼(镇海楼)和花塔的。这可能是因为五层楼和花塔是当时广州的建筑物中的制高点之故。人们在登高时携带广州当地特产菊花糕和茱萸酒到登高处食饮。是日还有“放鹞”的习俗。
  广州今天的人们,已不再登五层楼和花塔,而是登白云山了。人们从九月七日开始,自备干粮(主要以各式糕点为主)、饮料(矿泉水、可口可乐、健力宝等)于登山时食用。旧的菊花糕、茱萸酒也早已被人们所忘却。从八日下午开始到十日早晨,白云山上人潮涌涌,每每要派大批警察上山维持秧序,以免出现事故。
  人们登上山顶(多数还要登上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顶)后,买上一支用塑料纸扎成的小风车(上有八个小风轮、二个蝙蝠模型、三个铜钱上刻上“福、发、财”字样,顶尖上还插有“生意兴隆”、“心想事成”二支金龙红三角旗),带回家去,以示“登高转运”。到此节日活动宣告结束。
13:冬至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因此,又称冬至为“履长节”。
  冬至的起源已非常悠久。人们将冬至称为“小年”,是因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秦代又续沿其制,所以这个观念一直流传到今天。汉代改称冬至为“冬节”、“日至”。从南北朝至唐宋称冬至为“亚岁”或“岁首”。《东京梦华录》卷十:“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广东农村和广州郊区农村,过去过冬至非常重视。冬收冬种刚刚完毕,农闲季节也已开始,农民为感谢祖宗和神明保佑丰收,感谢耕牛一年的辛劳与贡献,也为家人尝尝新米面,因此,冬至过得很是隆重。是日,除了祭神拜祖和备办丰盛筵食以外,特别要给耕牛吃上一吨糯米糕(用菜叶包裹塞进牛嘴里),以及酒糟、米汁、萝卜、菜水等。
  广州人称冬至为“过冬”、“冬节”,称“冬至大过年”,到了近代以后才渐渐淡化。但就是现在的广州人,当冬节到来时,许多家庭还是要做汤圆、蒸糕、当刂鸡、杀鸭吃一顿丰盛的节日饭菜的,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由于冬至已到寒冷季节,因此,许多居民于是日“打边炉”吃鱼生也算是一种过节活动。对此,明末清初时人屈大均有诗道:“脍城双蝶食如流,冬至鱼生绝胜秋。”旧俗,许多居民习惯在冬至前舂米粉,准备过年。人们认为“冬前粉”耐久留,不易变质。
14:谢灶
广州人谢灶,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或廿四日进行。因灶神节是最接近新年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除夕之前的最后一个全民族较大的民俗节日,所以民间将其作为过年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天开始便进入年关了,俗称“入年架”。在这一年就将终结之前,“本家司令”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一年来的善恶之事了。灶君要走了,作为家庭就要举行饯送,所以这天称为“送灶”,即“送灶神”。因为我国地方辽阔,各地对这个节日的名称有着许多不同的叫法,有的称谢灶,有的称祭灶、送灶、辞灶、小年、小年下、小年节、小年、夜灶神节等等。道家称祭灶,为我国古代五祭之一。灶神,俗称灶君、灶王,或称“东厨司命”。
   灶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历来说法各有不同。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即灶神是道家和民间虚构出来的,即属幻想之神。不过从它演变过程来推论,它的前身应为火神。因为历史上先有火后才有灶,灶是较晚时候才出现的炊事设备,在炉灶出现之前就是用火——篝火和火塘,当原始先民用篝火烤吃食物时,尚不知灶为何物,当然那时是不会有灶神的。但当火出现以后就已有了原始宗教。那时也应该有了火神。从一些文献记载看,最早的灶神就是火神。随着岁月与历史的向前推移,从火神到灶神,再从灶神演变为各种人格化的灶神形象,乃至道家所说的,“所祀灶神,乃本姓祖先之有德者”(《道教大辞典》),或者是历史上有一定贡献的著名人物,均可成为“灶神”。
  广州人祭灶称为“谢灶”,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进行,关于谢灶的日期,广州有谚云:“官三、民四、疍家(水上居民)五”,即官宦人家在腊月廿三谢灶,一般平民百姓二十四日谢灶,而水上居民要推后到廿五日才能谢灶。这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在节日中的反映。
  对于谢灶,广州居民也与其他地方的民间传说大体相同:是日,灶君爷要上天向玉帝述职,奏明各家善恶,玉帝将各家灶神的奏述情况,分别给各家赐福或降祸,所以老百姓对灶神的举动非常重视。为在灶神临行前表示虔敬,要于该日清洗灶君神位,簪金花,挂彩红,用猪肉、全鸡、鲤鱼、酒、甘蔗、饴糖焚香点烛祭拜灶君。百姓说,灶君吃饱饮足后,用饴糖(麦芽糖)将其嘴封住,不让其多说话。此外,再用清水加上黄皮叶,置于灶神前面,焚烧金银纸帛、灶君衣帽(纸制),意为请灶君沐浴更衣。灶神前还要点上一盏油灯,好让灶君照明行路。历来祭灶是男人的权利,女人不能参加,也不能观看,有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礼毕,还要烧“灶君疏”。此“疏”用红纸写上全家今年所做的好事,以及户主姓名、地址等,边烧边祷告灶君爷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毕,燃放鞭炮,合家高高兴兴吃“小年夜”饭。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6 18:31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市花市鸟

  木棉花又叫英雄花,是
[color=]广州市
的市花。木棉花红彤彤,满树满树开来,鲜艳夺目。每到春天,整个市区花团锦簇,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85年3月14日,广州市政府批准画眉鸟为广州市鸟。
  画眉鸟,体长约24厘米,背羽绿褐色,下体黄褐色,腹部中央灰色,头色较深而有黑斑,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呈蛾眉状,故名画眉。此鸟体态轻巧,羽毛十分美丽,热情活泼且擅长鸣唱,是广州的留鸟。常栖身于城市竹林庭院和山丘灌木丛中,喜与人为们,因此深为广州市民所喜爱。

没骚 ,  苏拉轰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投资环境
[color=]

广州,中国的南大门,已建城2212年,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历来都是重要的港口城市。经贸繁盛,万商云集,每年春秋两季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至今在此已举办了83届。作为世界大都市协会的会员城市,广州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致力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旅游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color=]自然环境
    广州市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濒临南海,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击平原。珠江穿市而过。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7摄氏度,年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有“花城”之誉。
    广州市辖八区四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人口666万,市区平均每天有流动人口150多万。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50多个矿种,其中主要矿种30多个,包括煤、铅、锌、铌 、黄金等黑色、有色、稀有、贵重金属。
    另外,还有各种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水资源十分充沛,全市水域面积7478.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在全国处于前列。
[color=]基础设施
    广州港、中国第三大港口,是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南地区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和最大的国际贸易中枢港,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另外。莲花山港、南沙港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市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
    铁路有京广复线、京九线、广茂线、广梅汕线、广九准高速铁路,还有建设中的广珠澳铁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广州白云机场是中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旅客吞吐量居全国首位,现有国际航线12条,国内航线60条。内河可沿东、西、北江航道沟通广东省各地和广西,与100多条河道相接连。
    公路通车里程为3788.22公里,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106、107、324(205)国道为骨架,以三道环线为系带,连接各条国道,贯通广东省内97%以上的县、市、镇并接邻近省市的公路网络。
    广州是全国邮政通信的主要枢纽。邮件通达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邮政扩展了特快专递、邮政快件、集邮、邮政储蓄、国际汇兑等业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均居全国省会市的首位。现代化通讯网络雏形已基本形成,市话普及率居全国城市之首。还设有移动通信、声讯服务、有线电视系统、可视图文等业务。广州还是中国三个国际电信出入口局之一,长途交换机容量达6.24万路端,长途电路3.5万多条,长途电话交换基本实现全自动化,可直达国内1700多个城镇和国际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color=]科教环境
    广州地区已形成门类齐全、教师队伍颇具规模、办学形式多元化的教育体系。现有各类学校2181所,其中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院校28所,中等学校559所。广州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汇集了广东省80%的科技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万人,拥有独立的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557个。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color=]法制环境
    广州市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依法管理、依法保护”,以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自1978年以来,中央、省和市已逐步建立起内容广泛的涉外经济管理法律体系,其中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鼓励外商投资实施办法》、外商投资企业税收财务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工商管理、进出口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人事、技术、档案、计量、标准化管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管理法规,外国企业常驻机构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金融、信贷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同时,广州市法制机构健全,法治管理日趋完善。
[color=]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十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3%的速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
[color=]


[color=]对外开放重点区域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
[color=]改善投资环境十项措施
    为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的投资环境,增强吸收外资的竞争能力,加快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建设步伐,广州市政府在1996年5月20日公布了十项措施:1.全面清理整顿乱收费,健全和完善由广州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实行“一个口子”收费的办法,统一向社会公布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持有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制定的收费票据。2.在广州市投资的内外资企业,除地价、污水处理费按原标准收费外,在广州市权限范围内制订的其他各项收费按原税收外收费标准总水平降低10%-20%征收。3.积极探索对在广州市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的办法,在广州市权限范围内,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各项税外收费项目和征收标准与国内企业一视同仁。4.建立集中年检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市工商、外经贸、财政、税务、银行、外汇、海关、环保、交通、公安、劳动、卫生等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年检。由上述各部门派员在广州市外商投资管理中心统一时间办理年检手续。5.按国际惯例依法保证外商投资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图纸、设计文案、技术说明书、技术规范、电脑软件等知识产权,依法处理侵权的单位和个人。6.在广州市实际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出口加工值500万美元以上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对其引进的高中级人才放宽广州市户口限制。凡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文化程度,并在上述两类企业服务满5年以上的,可以申办广州市常住户口。由市外经贸委对需引进人才的外商投资企业资质和高中级人才服务年限进行审核后,按现有引进人才的程序办理入户手续。7.放宽内销比例。除涉及进口许可证和配额管理的产品外,在总体上符合国家要求和保持广州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格局前提下,对鼓励外商投资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放宽其产品的内销比例。8.对使用国产原材料、原器件产品以外销为主及出口创汇额5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优先安排进出口配额和许可证,并协助企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出口配额招标。9.在中国境外已设立10个以上从事生产或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实际缴付注册资本的出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投资者,允许在广州设立投资公司和综合性开发公司。10.在广州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内设立广州市外商投诉办公室,接受外商投诉,调解纠纷、解决外商在投资和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11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广州名人代表
[color=]

1:黄秉常:最早的电灯大王
黄秉常,生活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广东台山县人。早年在美国当工人,后来成为华侨资本家。
        19世纪后期,美国掀起排华逆流,侨商受歧视极为严重,处处受到排挤威胁。黄秉常为了保障财产安全,想将资本转移到广州市办电灯业。黄秉常的设想得到驻美大臣张荫桓的大力支持,并向两广总督张之洞推荐。后来继任粤督李翰章也大力支持,促其快办。黄秉常向美国华侨招股,集资40万美元,于1890年成立广州电灯公司。黄秉常从美国威斯汀霍斯电气公司购买了两台100匹马力的发动机和两台1000伏特的交流发电机,还聘请了美国人威司任总工程师,雇用工人100人。公司成立后业务发展慢,由于电费过贵,除少数商号安装之外,一般不敢问津。因此,公司创办两年,全市商号用电和街灯仅有700盏。全市用电量只有公司发电量的一半,造成严重浪费和经济损失,加上原来的机器大部分残旧,经常发生故障而停电,严重影响信誉。公司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迫关闭,改为锯木厂。
        黄秉常创办的广州电灯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电灯公司。
2:黄萧养:广州唯一的农民起义领袖
在广州的沙面、黄沙、洲头咀和芳村之间的珠江江面广阔,这一带水面称白鹅潭。白鹅潭之名,与明代一位农民起义首领黄萧养有关,波光荡漾的水面,当年曾经是黄萧养与明朝官军激战的战场。
        黄萧养是广东南海冲鹤堡番村(今广东顺德勒流镇)人,明永乐年间出生于一个姓黄的贫苦农民家庭。小时被一游方和尚收养成人,并教以学医习武。和尚俗姓萧,黄萧养由此得名。正德十一年(1446年),珠江三角洲雨涝成灾,农田失收,黄萧养带头抗租,痛殴占沙抢割的土霸,被捕入狱。后逢大赦出狱,流落各地为贩运私盐的行商当佣工,结交不少豪杰。他因参与海上武装走私再度被捕,定为死罪,关在广州狱中等候执行。黄萧养不甘坐以待毙,联络难友,伺机越狱。正德十四年(1449年)春,恰巧他在狱中所睡之竹床皮色转青,长出竹叶,同狱一位江西商人向他道贺,说是“死里逃生”之吉兆。众难友欢欣鼓舞,商谋暴动,事先托人将一把利斧藏在送饭的桶中带进狱中。三月初八深夜,黄萧养用利斧破开囚械,打开牢门,170名重囚蜂涌越狱,黄萧养挥斧断后,率众追赶的官吏不敢近前。于是,队伍径奔军械局,夺了武器,撞开广州东城门,登上预先停泊江边的船只,扬帆出海。
        过了两个月,黄萧养回乡招义兵,在赤岗一带将拦截的官兵打败,杀死统兵官张百户,转到南海番村一带招集人马,改造船只,训练队伍。归者如云,十来日间,汇集了万余人的队伍,改造了百余艘战船。六月,义军相继攻下冲鹤堡、太艮堡,兵分两路,开始执行“拜佛”(取佛山)、“削羊”(下羊城)的军事计划。东路军经今北沼、陈村,先抵广州城下发起攻击。交战双方伤亡严重,僵持不下。西路军在龙江受地主武装顽抗所阻。黄萧养果断地决定,留下少数人马牵制敌方,自己率主力及300艘战船从苇涌直插广州,水军直抵南门,陆军兵临西关,水陆并进,将广州城围个水泄不通。城内官军一面闭城死守,一面派人向朝廷告急。都指挥王清从高州率200艘战船、5000名官军驰援广州。王清的大船在沙角尾搁浅,被驾着小艇埋伏在此处的义军活捉,斩首示众于城下,王清全军覆没。广西总兵张安奉命带兵解围。张安轻敌,喝醉酒后率10余艘战船进入今白鹅潭江面,立即陷于义军战船重围之中,张安惊惶,失措坠水溺毙。
        围城打援,且用官军精良武器武装了自己,使义军声势声振.号称十余万之众、战船千艘。黄萧养在太艮(今顺德大良)建立“大东国”,自称“顺民天王”,改元“东阳”,设官封爵,以广州城南五羊驿(在今清水濠街)为行宫,以河南漱珠岗附近原南汉离宫为指挥所,赶造了一批攻城器械,准备攻城。广州城内的明朝官吏,登城了望,见义军连营不断,兵刃耀日,珠江江面战船云列,桅杆如林,惶恐无计,相顾涕泣。广州城附近的新会、东莞、香山等县城,也相继为各地起义民众所占,接受顺民天王册封,袭取官军。
        黄萧养攻广州不下,转而想先拿下佛山,却被困于佛山的官军和地方豪绅武装诈降所骗,延误战机,战局成相持之势。此时,明朝廷调集广西、江西、南京各路军队赴广东作战,命左佥都御史杨信民巡抚广东。杨信民以前在广东任上曾到民间访问疾苦,又敢于弹劾贪脏枉法者,有“清操绝俗”之名。他到了广州,以诱降为主要手段,连黄萧养也一度有所动心。黄萧养约杨信民在城头隔濠相见,向杨赠以大鱼。眼看招降大功将成,杨信民偏在此时病故。明朝大队援兵也赶到了。义军根据地的诸大姓家族对义军持不合作态度,形势变得对义军不利,加上分兵作战,锐气大减。4月1日,义军与官军在珠江洲头咀水面展开激战,分兵两路,一路从南海神庙沿江向西推进,黄萧养亲率一路从白蚬壳由西向东推向洲头咀。战斗十分激烈,黄萧养不避矢石,身先士卒,终被流矢射中,落水牺牲。义军群龙无首,围城之役失败,余部坚持斗争至明成化三年(1467年)才最后失败。
        历时10个月,席卷珠江三角洲的黄萧养起义,是广州地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自发的农民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民间对黄萧养起义却留下不少传说。有说他起义时,舟经白鹅潭,有白鹅为之导航,他中箭负伤后,骑上大白鹅浮水而去。有说他受伤后被缚以大石沉江,民谣谓:“大石沉底,白鹅浮游,三十年后,萧养回头”。白鹅潭之得名,就和这些白鹅传说有关。位于白鹅潭的广州沙面公园内,现在还立有黄萧养纪念像。
3:洪秀全:太平天国之主

        洪秀全,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后取名秀全。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官禄布村人。其父洪镜扬,是勤劳朴实的农民。
        洪秀全7岁入私塾读书,勤奋聪慧。道光十年(1830)因家境穷困而辍学,随父在家种田。第二年得同学资助,到附近鹫岭古寺伴读一年。后在本村及下寮村、莲花塘等村为塾师,白天上课,晚上组织农民习武。从道光八年到道光十七年曾先后三次到广州赴府考,均遭失败。此时他深感怀才不遇,并对科举制度和清王朝统治产生愤懑情绪。道光二十三年,31岁的洪秀全抱着最后一试的希望,四赴广州应试,结果仍是落第。在归家途中作《龙潜》诗一首:“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回到家中,将儒家之经籍尽弃于地,并表示,此后决心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要自己来开科取仕。他根据第二次赴试时从广州街头传教士处得到的布道书《劝世良言》,把上帝作为真理的代表,注入农民革命的内容,创立“拜上帝会”,吸收会众。道光二十四年与表弟冯云山等先后到广州、南海、顺德、番禺、增城、从化、清远、英德、阳山等地,进行宣传活动。到了连山瑶村,因语言不通受阻,即赴广西贵县。在这次传道旅行中,他看到更多的民间疾苦,接触到各地农民抗争的现实,大受鼓舞。数月后,他只身回到花县故乡,从事起义的理论准备。他把儒家的大同理想、农民的平均观念和基督教的某些教义融汇在一起,写出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诗文,阐述了“乱极则治,暗极则光”的“天道”,和把“乖离浇薄之世”变为“公平正直之世”的理想。道光二十七年八月,他再赴广西,入桂平县紫荆山,与阔别3年的冯云山相会。此时,由冯云山组织入会的数千汉、壮、瑶民,在洪秀全“斩邪留正”,“太平一统”的理论武装下,捣庙宇,毁神像,作为起义的试验,与地主、团练势力进行了多次小规模较量后,于咸丰元年(1851)正月十一日在桂平金田村举行起义,正号太平天国。攻下武宣东乡后,洪秀全称天王,布告远近,声讨清朝卖国统治者。九月廿五日,攻下永安(今广西蒙山),又分封东、南、西、北、翼五王,以东王、左辅正军师、中军主将杨秀清领导军事。
        咸丰二年四月初五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出湖南,折而东向,沿长江流域进军。咸丰三年三月十九日占领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乡官制度。洪秀全在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改革社会总纲领中,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主张。军事编制则仿照《周礼》,“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军为独立作战单位。每军13125人,设卒长、旅帅、师帅、军帅;军帅以上由将军、总制、监军节制;上面更有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全军最高统帅为正、副军师,正军师操全军军政、军令大权,请命天王行事。有严格的军纪,除早期订定的“十款天条”外,又先后订定了“遵条命”、“别男行女行”、“秋毫莫犯”、“公心和傩”、“不得临阵退缩”等纪律。又有《太平条规》,对定营、行营规条作了详细规定。实行圣库制,将战争中一切缴获纳入圣库,全军生活必需品则由圣库供给,官兵一律平等。
        占领南京后,太平军众领袖在继续进攻北京直捣清王朝,还是在南京建都的战略问题上发生重大分歧。此时的洪秀全疏于政事,而忙于开科取仕,删改六经。而东王杨秀清在上述两种意见面前举棋不定。经过一些将领的力争,洪秀全派李开芳、林凤祥二将以偏师渡河北伐。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不久全师覆没。派胡以晃等将领西征,也与敌军陷于拉锯状态。建都天京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而清廷则在连连失败之后,得到了喘息和重新进行军事布局的机会,以江南、江北两大营紧紧箝制住这个新生的农民政权,使其难越雷池半步。
        此时,天王早年倚重的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在进入南京前已战死,富于谋略的翼王石达开爵低权轻,桀骜不驯而富权变的东王杨秀清进一步挟制天王,假借天父“附体”,逼封万岁。天王密诏率军在外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回京靖难。北、燕二王先到,在诛灭杨秀清后大杀其部属。石达开回京面责二人滥杀,韦、秦又杀了石全家,天京城在内讧中变为血海。后来韦、秦在乱杀中又先后为部属和天王擒杀,天王诏石达开回京辅政。石达开很想重振纪纲,却不见容于天王兄弟洪仁发、洪仁达。石达开被逼出京,率兵转战西南,后被骆秉章杀害于成都。
        为挽危局,洪秀全封青年将领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并恢复五军主将制,于咸丰七年再破江北大营,扭转了战局。咸丰九年封洪仁玕为千王,总理朝政。洪仁玕所呈《资政新篇》,洪秀全逐条批示,批准颁布,惜未能施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者,加紧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安庆、苏州、杭州相继失守,天京被围,洪秀全仍然信天,不采纳“让城别走”的意见,困守孤城。天京粮尽援绝,洪秀全于同治三年(1864)六月初一病逝。七月十九日,天京陷落。
[ 本帖最后由 Adr?an 于 2010-4-16 18:38 编辑 ]

没骚 ,  苏拉轰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贸论坛

GMT+8, 2024-5-18 21:32 , Processed in 0.11972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23 外贸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