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免费发布合法广告和外链的外贸论坛

外贸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5|回复: 14

【那里,悠闲被流水依带,生活被文化浸染……】绍兴很江南!■

[复制链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发表于 2009-4-23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象绍兴1
某个春日里,
我走进了静静的绍兴古城。
那里
生活被斑驳的台门记录,
古典用朴素石头来对话,
悠闲被流水依带,
生活被文化浸染,
历史被生活延续,
缓缓地在我的眼前蔓延开来。
……
[ 本帖最后由 ru666888 于 2009-5-27 06:48 编辑 ]
友情提示:回帖是一种美德,也是对楼主辛勤付出的尊重和支持!
  • A.出于对楼主的尊重以及版规要求,请礼貌回帖,请不要纯表情、灌水、重复内容刷屏和广告。
  • B.本论坛禁止发表一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言论。
  • C.本站所有帖子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帖子内容版权归属作者所有,如是转贴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使用或转载帖子内容时须征得帖子原作者的同意或注明内容原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绍兴让我想到了苏州的园林,地方不大,但要走遍园林确要花费不少的心思和时间。这到不是说绍兴城的道路像迷宫,游历下来感觉它本身要叙述的东西太多了,往往还来不及记录和思索就跨入了某一个传说和历史的空间,有点应接不暇。
简单介绍一下我游历绍兴的线路(见图1),共16个点,用3天时间,它们的核心点和游览次序分别是黄酒博物馆、迎恩门、西小路河沿、兰亭、鲁迅故里、沈园、香炉峰、大禹陵、东湖、八字桥区、题扇桥区、仓桥直街区、府横街区、青藤书屋、偏门太守庙区,当然还包括一些酒店、茶楼、美食点等。
我之所以要走这么多的点,因为在我看来,景点和城市的生活场是艺术文化存在和体验的特殊场地,要理解一个城市必须要走完这两类地方。可以简单地分类,A:景点类(博物馆、兰亭、沈园、香炉峰、大禹陵、东湖、青藤书屋)B:生活场类(迎恩门、西小河河沿区、八字桥区、提扇桥区、仓桥直街区、府横街区、偏门太守庙区、酒店、茶楼、美食点)。

一、街道:
1、“街”
绍兴古城的街道不是很宽,核心街道也就四个车道。而且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绍兴凡是称为“街”的路都很窄,不过1.5到3米,如仓桥直街、长桥直街、萧山街、西街等。或一街一河,或两街一河,房子沿河布置。

图3拍摄于仓桥直街,可以看到街道的宽度也就4个成年人并肩的宽度。

图4拍摄于鲁迅故里街区的咸欢河沿。

图5拍摄于题扇桥附近,典型的一街一河,在八字桥附近是二街一河。
2、闹与静
绍兴古城的街和路为一闹一静,这边还是热闹现代的街区,后背就有一条安静的小巷或老街。让人想到纽约的中央公园,繁华的华尔街到原始公园就一街之隔。大凡绍兴名人的故居都在小巷和小路上,如青藤书屋、蔡元培故居、鲁迅故居等,让我感受洒脱和淡泊的内涵。
  

图5拍摄于绍兴繁华的解放路

图6拍摄于图片拍摄于绍兴古城春天百货和大乘弄,弄堂就在春天百货的后背,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那灰色的墙、静静的行人和朴实的石板路,青藤书屋就落在此处。
3、前街和后街
绍兴有好多街道都是叫某某前街和某某后街,如鉴湖前街和鉴湖后街,最繁华的解放路也有前街和后街,前街一般不靠河,而后街靠河。
4、步行街
绍兴步行街一边是河,店铺沿岸布置,古董店繁多,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遍布在桥头岸边。



   图7、8、9拍摄于鲁迅故里旁的步行街。
[ 本帖最后由 ru666888 于 2009-5-3 18:4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5、跨越儿时乐园和爱情之梦的鲁迅路
   从古地图上看,鲁迅路一带原来应该叫都昌坊口。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生活圈,鲁迅先生的笔下对他的故乡做了细致美好的描述,我不需要去探究,只要傻傻地按照先生的描述去和他一起体味就可以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图10“相传叫作百草园”

图11“碧绿的菜畦”

图1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图13“高大的皂荚树”



图14、15-16“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图17“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三味书屋沿东走不到200米,可以看到一座桥和一条弄,叫春波桥和一条春波弄,桥名与陆游的诗有关,“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这首“沈园怀旧”。


图18、19春波桥和春波弄。
    再沿小河走200米就到沈园了,它因宋代大诗人陆游和前妻唐婉在此偶遇,并题有千古传颂的爱情名词“……错错错。……莫莫莫。”的《钗头凤》而闻名。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园沈园“孤鹤轩”旁的《钗头凤》题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请参考网站:http://www.ehappystudy.com/html/ ... 1036600213838-0.htm
沈园的园子不大,水榭亭台传统建筑。但蕴含在其中的情令人动容。走进园子,入耳的便是写有爱的寄语的风铃牌,整廊的风铃随风舞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不知是在抚慰那远古的陆游和唐婉还是在叙述他们幽宛的爱情故事。


图20沈园入口的“爱的寄语牌”回廊。

图21沈园内的葫芦池,池的轮廓如葫芦而得名,或许葫芦池应该叫泪池吧。

    图22葫芦池旁边开满了紫色的小花,象征爱情的紫色花,开得如此烂漫,似乎要告诉我陆游和唐婉的悲欢离合。

沈园的夜静静的,如穿越时空而来;沈园的夜又是伤感的,一曲令人动容的《钗头凤》在沈园的双桂堂里萦萦绕绕。越剧的表现形式在那一刻,表述得如此贴切和拨人心弦。也只有越剧才能表现当时的陆游和唐婉的哀叹、心碎、无奈和痛,就像戏中的旁外音说的“一曲《钗头凤》是唱了又唱……”


     图24、25 沈园夜公园的越剧《钗头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6、穿越现代、近代、远古之府横街
早上6点多就去了位于解放路的府横街,我想避开白天的繁华,府横街东端从解放路的轩亭口开始。轩亭口是近代先烈秋瑾就义的地方,树有牌坊、纪念碑和秋瑾雕像,纪念碑位于路中间,使本来不宽的路面在此处显得更为拥挤。说来也奇怪,听当地人说,轩亭口路段是绍兴最为繁华的商业地段,或许是先烈的冥冥之佑。
路的西端到府山(龙山),中间有历史街区仓桥直街横穿而过。以仓桥直街东为仿古的商业楼,楼都不是很高,应该也属于非古非现代的建筑群,卖的都是现代的商业物品。
以仓桥直街为西,都是老房子。沿街席地为市、三轮车成摊,成了一个早间的集市。带乌毡帽的菜农在吆喝声此起彼伏。
街的西头就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皇城,上面有越王台,对着越王台的是偏直街,估计也是和长安城类似的一条天子脚下的百姓街,它与府横街成90度,路的尽头有牌坊。


图26

   
图26 、27轩亭口

图28 现代和古典被南北走向的仓桥直街分割开来。


图29、30从越王台望下去,犹如天子脚下的百姓街,早间的集市颇为热闹。

府横街尽头的越王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河埠头
河埠头是住在老街附近居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场所,用来洗菜、洗衣服、乘船等,河埠头分公共的和私家两种。

图31拍摄于西小河河沿。

图32拍摄于偏门外

图33拍摄于八字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石头堆砌的古城
1、石桥
    绍兴古城内的古石桥太多以至于讲不清楚。按照它们的外形我可以简单地分为平板桥、拱形桥和方形三类:
平板桥有景霞桥、安庆桥、东湖霞川桥等;拱形有东双桥、广宁桥、光相桥,谢公桥等;方形的有八字桥。尤其以东双桥、八字桥、广宁桥三桥气势最大,不仅规模大,并且三桥分布在一条河上,遥相呼应,《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有一段就是在八字桥下拍的。以东湖的桥最巧。
桥不但有通行的功能还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很好的晾晒场地,春天的笋煮毛豆、被褥的晾晒等都在桥上完成。



图33、34、35拍摄于迎恩门外的迎恩桥。看到这个桥就让我想到北京的卢沟桥,桥上也同样有狮子,但这里的桥记录的是悠闲和自然。

图36图为绍兴东湖的“霞川桥”。东湖的石桥用一个字形容“巧”。简练,用整块石堆砌;位置巧妙,连路、分水;如书法的笔画,架构安排巧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石块堆砌的河岸
绍兴河岸的石块堆砌在有些河段完全是古时候的自然堆砌,没有用水泥,给人视觉景观的享受。

图37 拍摄于塔山舍子桥旁。关于舍子桥在绍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听后让人感慨。

图38图片拍摄于绍兴东湖景区。看过东湖的水,恋之、惜之、取之的心境自然而生。如高原的雪峰一样纯洁,总想在她身边多停留;水如镜,不忍心看船将它撕破;如甘泉,凉凉的真想饮上一口。难怪东湖“霞川桥”写有“剪取鉴湖一曲水”。石砌驳岸、镜水、倒影,颇如书法有神来之韵味。
3、墙
绍兴的老房子的墙离不开青砖和石头,以工字形堆砌,并由石灰砌成,外用白石灰粉刷,下方一般是堆砌的石基和整块的石墙。当然还有一些土砖墙。
墙和绍兴人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无论贫与富,伟大与平凡,注定要和墙有一段情缘。用墙围不但形成了庭院,更围起了生活和儿时的快乐。

图39拍摄于偏门鉴湖前街。

图40拍摄于沈园东的孟家桥河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4、石板路
绍兴的老街大多用石板铺成,就连沿河的店里都是青石板,虽然多少有些七高八低,但走在上面确有另外一番的节奏,石板会是而因人的重量而翘动,并发出咯噔的声响,似乎唯有石板路方可连接现代和古典。

图41拍摄于西小河河沿。石板路随意铺设着,所谓自然岸边闲暇路。

图42拍摄于东湖景区。东湖的石板路有个特点,用大块的石头砌成,平整,和山壁的风格很配,显出硬朗和工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5、虽为人凿,宛如天开之东湖
东湖是古代开采石头遗留,旁山依水而成。在构图上简单,用三带形容,一带石板路、一带水、一带山;但它又不普通,山可用“奇”字形容,水用“镜”字形容,乌篷船用“鱼”字形容,石桥用“巧”字形容。去之前就听说东湖是大的水石盆景,坐上乌篷船游历在石桥、石洞、镜水之上,乌篷船犹如剪刀一般将平静的水布撕裁开来,汩汩的水声和船老大有节奏的划桨声,如入仙境。

图46 东湖“霞川桥“

图47 东湖箬篑山。

图48 东湖仙桃洞,石壁上写有“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虽然仙桃洞没有桃树,但让人相信仙桃的降临,就像我们明明知道月亮里没有嫦娥,确要相信月亮婆婆的“存在”。

图49 最神奇的要数陶公洞,石壁曲折,犹如巨大的屏风,垂直入水。岩壁虽为人凿,但犹如机器割过一般平整,恍惚犹如神斧自上而下劈过一般。莫怪郭沫若先生会留下“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的感叹。船必须从一个狭小的水道缓缓进入,回音四起,更象回音洞。洞内可观天空,船老大说,这里冬暖夏凉,果然一身热汗顷刻收回,如灌入清泉一般。
乌篷船船身狭长,穿桥入洞如鱼儿一般,坐东湖的乌篷船感觉是平静地在水面上移动。

    “水中倒影”,拍摄于东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6、石墩子
游走在绍兴的每个角落,你都可以随处可以见到古建筑用的石头柱脚和旗杆石,或用来做凳、用来养花或堆放杂物。按照绍兴人的传说,古建筑房柱下的石墩子是鲁班的老婆发明的。

图43拍摄于鲁迅路的沈园景区,成排的石墩子用来做看演出的凳子。

图44图片拍摄于观音弄的尽头,弄堂口,几个老年人正在打麻将,边上就有一对石头旗杆座基。

图45拍摄于西小河沿的台门内,圆形石墩用来用作简易的花架。
7、石塔、石亭、石牌坊、石窗
绍兴古城内有三座塔,靠近鲁迅故里街区的应天塔,仓桥直街北端的大善塔以及题扇桥附近的王家塔。绍兴人讲三塔如撑杆一样将绍兴这艘船定主了,所以风调雨顺。
大善塔很特别,根据名称,原先这里应该有个寺庙,现独矗石塔一座,看上去塔的构建采用了传统的斗拱结构,但塔身全部是用石头,传说大善塔上有定风珠。


图50、51 石塔,城市广场大善塔

图52 石亭,拍摄于大禹陵。

图53 石牌坊,拍摄于大禹陵

图54石窗,拍摄于偏门外的鉴湖前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8、石头门框
   绍兴的老台门在建筑时大多用了石头,用来做门框或台阶,大户家族一般住在台门里,石头门框上雕刻有龙纹和云纹。

图55拍摄于东双桥河沿。

图56 拍摄于东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0

帖子

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台门
1、门小天地大
绍兴的老台门众多,在老街上走个三五步就有一个台门。台门在绍兴就如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大多将房子回成一个圈,大的也分全后院,但都离不开“四合”这个建筑概念。绍兴的台门给我的印象是两个概念,一个是“进”,一个是“天井”,它用“进”来区分功能区,中间用“天井”贯联。大凡走入台门,都有一个过渡空间,用来放些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或古代的轿子,这个和北京四合院的照壁或现在家装的玄关类似。绍兴古城目前规模最大的台门应当是鲁迅故里的周家台门群。其他一部分台门或住居民,或都开了旅馆、饭馆、酒馆、茶楼、面馆。


图57、58 “台门”,拍摄于沈园东面的孟家桥河沿。

图59“天井“,拍摄于鲁迅祖居内天井。
2、台门生活
     绍兴的台门大多是有来头的,称为某家台门,台门里住的住户很多,天井是小孩玩耍、左邻右舍聊天、家务的集中去处。

图60 拍摄于西小河河沿。

图61 拍摄于东街。

图62拍摄于偏门外。

图63 拍摄于鲁迅故里
3、“一尘不到”之青藤书屋
徐渭为明代才子,一生才华横溢,在书、诗、画等都有杰出的造诣,但一生坎坷,傲视权贵,抑郁而不得志,曾经八次入狱、九次自杀,与西方的杰出的艺术家梵高遭遇类似。郑板桥自喻为青藤门下一走狗,足见徐渭的艺术高度。
徐渭的详细资料见:
http://www.mingzong.com/lishi/xu ... +%E4%BC%A0%E8%AF%B4
青藤书屋位于绍兴开元街的大乘弄内。一进小巷就能看到沿挂于小巷上空的青藤。黑色的围墙,石头门框、黑漆木门,这就是青藤书屋了,与相隔不远的闹市相比,这里如入禅境。
一条S型鹅卵石铺的小径直通一个圆洞门,门上写有“天汉分源”,跨入圆洞,发现里面原来是一个小的天井,一颗苍劲婆娑的青藤沿墙攀援,中间有一口方池,(因徐渭号天池山人,此方池谓天池)房子在池上部分用一根方形石拄撑入池中,上书“砥柱中流”,可谓在方寸之池彰显了徐渭的傲骨之气。书屋开窗便可见天池,经天池和青藤净化的书屋如徐渭自喻的“一尘不到”。
徐渭的书法如瘦傲之骨、简单寥寥的焦墨画法,尽显本源,人与书画在小小的青藤书屋随那藤蔓缓缓向你叙来。

图115 大乘弄里的藤蔓。

图116 入口门

图117 青藤书屋内的竹林。

图118 青藤书屋内小径,直通天池。

图119 “天汉分源“。


图120、121 青藤和天池。徐渭人格的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贸论坛

GMT+8, 2024-6-2 10:56 , Processed in 0.11432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23 外贸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