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以免费发布合法广告和外链的外贸论坛

外贸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5|回复: 14

湖北特产专帖(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发表于 2008-10-9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有人在这发贴找过湖北的特产,却没得到太多的信息,那我就来晒晒我们湖北的特产(会持续更新的),首先先来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吧


1、鸭脖子   

   

  鸭脖子的由来
战国时期,楚王率众征伐,途径汉中,人困马乏。某日,路经一野湖,见群鸭云集飞渡,景象壮观。楚王大喜,令军士捕而食之。不日,余鸭无数,恰军中一人,擅于膳食。教众人用秘方酿制,遂成鸭脖美味,楚王尝之,赞不绝口。而军中士卒尤为喜爱。得此美食后,楚军越显神勇,攻城略地成“七雄伟业”。而偶有伤寒不适,食之亦无一不好,众皆称绝。精武鸭脖之名由此而得。
    数千余年,此秘方不得而传。恰有汉口人氏汤腊九,颇好饮食,并为调配佳肴费尽心机。一日偶遇川中好友,言谈中说及战国精武鸭脖美味,叹息不已。汤氏突发奇想,通阅古籍,寻觅良方,并结合川鄂两系之长,穷数年之功,渐成特有风格。其所酿造鸭脖,亦成一绝。众人食之,无一不叹为佳肴。“九九精武”美名由此发扬光大。屈指而算,已十数年矣。千年美味终归于此。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12 16:4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友情提示:回帖是一种美德,也是对楼主辛勤付出的尊重和支持!
  • A.出于对楼主的尊重以及版规要求,请礼貌回帖,请不要纯表情、灌水、重复内容刷屏和广告。
  • B.本论坛禁止发表一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言论。
  • C.本站所有帖子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帖子内容版权归属作者所有,如是转贴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其他单位或个人在使用或转载帖子内容时须征得帖子原作者的同意或注明内容原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武昌鱼


     

   

武昌鱼名号的由来:
  武昌鱼得名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二六五年),末帝孙皓欲再度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疏劝阻,疏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两句“单谣”。于是武昌鱼便始有其名。不过当日所说的武昌鱼,可能不是专指樊口鳊鱼,但在武昌所产的鱼中以樊口蝙鱼为上,故后来就将其美名归于武昌。历代名流学者都有赞赏,它的名声也越来越著。
  一九六五年武汉市饮食公司邀请名厨师在武昌大中华酒楼正式定名武昌鱼为地方味菜肴,并继承和发扬了历代名厨师烹调技艺,以湖北的土特产为配料,适当配以名贵海味产品,制造出多种不同的味型,色彩绚丽,味鲜汁浓,清蒸、红烧、油焖、花酿,干煸均美,尤以清蒸为佳。
  文人墨客的题咏:
  北周庚信诗:“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奉和就丰殿下言志》十首之一)。
  唐代岑参诗:“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送费子归武昌》)。
  宋代苏轼诗:“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宋代范成大诗:“却笑鲈江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鄂州南楼诗》)。
  元代马祖常诗:“携幼归来拜丘陵,南游莫忘武昌鱼”(《送宋显示夫南归》)。
  明代何景明诗:“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送卫进士推武昌》)。
  明代汪玄锡还将其诗句题刻于壁间:“莫道武昌鱼好食,乾坤难了此生愁”;
  清代梁鼎芬因喜食武昌鱼,曾将其收房名为“食鱼斋”;
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同志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一出,武昌鱼更是声著华厦,名扬五洲了。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9 19:5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小吃,所以武汉人对它的感情,我们就不必再费言语。单讲从外地来过武汉的人,他们再次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
    热干面的来历其实很简单:大概是30年代,一个为卖凉粉和汤面为生的的武汉人怕没卖完的面发馊变质,便把面条煮熟了捞起来摊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到了麻油壶,将麻油洒在其上。第二天,他将这些大致已熟的面条在开水里烫几下,放在碗里,加上葱花等佐料后,结果味道十分鲜美。就这样,他无意中就制作了闻名全国热干面。
        就是这个无意之作,被广大武汉人所喜欢,几乎有摊点的地方就有热干面。最早形成正规店面,这就是蔡林记了,蔡林记经过百年洗练,其味道晶洁爽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市民的赞赏,享有武汉名小吃的美誉,不过近年来步入下坡路,估计与无处不在的热干面摊点和自身没有好的发展之路有关。
    尽管美味,但是身处外地的朋友并无法享受到这份福气,因为它只能现做现吃。笔者以前在深圳的时候,异常怀念热干面,常常要转两趟车去,但是始终不是正宗的味道。不过现在情形已经不同了,武汉冠利达必是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研发,终于成功制作了袋装的大汉口热干面,几乎是原摸原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本站,购买您热爱的大汉口热干面,以聊思乡之情之味。
     热干面简易的做法:将水切面煮至八成熟,捞起以食用油拌匀后摊开晾干,食用前将葱,姜,蒜切好,备好腌萝卜块待用,锅里放油,将芝麻酱倒入化开,搅拌调匀,捞起,将面放入特制的竹笠中,置于滚水中烫半分钟至熟,捞起面条后加上所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水切面估计不好买到,外地。难点在于芝麻酱的制作,一般人不会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4、小张烤鱼

环境就是“小餐馆的模样”。烤鱼量很足,上来“整整一大条”,味道一直保持水准(有时会偏咸),下面垫的海带、豆腐皮、豆芽等“又辣又进味”,每次都吃得“稀里哗啦”,一头汗。甩饼也不错,口感“很脆”。价格又“实惠”,是个挺好的“海吃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5、孝感麻糖

   

  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地方传统良品。配方是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和绵白糖为主料,配以桂花、金饯桔饼等,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犹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成品主产地为孝感城南的八埠口。据说,只有用城关西门外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做出上等的麻糖。 
        孝感麻糖的创制,据说与一个馋嘴的糖坊老板娘有关。这个老板娘因为有馋病,时常熬不住要偷糖吃。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时,看见老板进屋来了,慌得她赶忙把一碗糖丢进了装芝麻的罐子里,不想却被老板发现了。老板见糖上沾满了生芝麻,要丢掉实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没有办法,不由得十分生气。这时,那个馋嘴的老板娘在边上说道:“有办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锅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板一试,果然味道不错,后来,一位熬糖的老师傅从这件事上受到了启发,由此创制出了孝感麻糖。
  对于孝感麻糖的历史和发展,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孝感有一个叫董永的孝子,与下凡的七仙女配成了夫妻。然而王母冷酷无情,最后硬是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董永与七仙女生有一子,名叫董宝,长大成人后,在预言家鬼谷先生的指点下,遇到了七位仙姑,送给他谷子一碗,嘱咐每天只要煮一粒,就可当作一天的口粮。董宝回家后,把一碗谷子全煮了,变成一座饭山把董永压在山下,后来饭山上长出一种特殊的稻子。由于是来自天宫的仙种,所以滋味特别甘美,民间就用它制出各类食品,孝感麻糖就是用这种糯米制的糖。用这种糯米制成的麻糖,麻香酥脆,味美可口不粘牙,非常受欢迎。于是,此糖在当地广为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6、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早在明代就出了名,清末,孝感县城,有一人开了一家“鲁源兴米酒店”,经营糊米酒,有一年夏天天气炎热,制作糊米酒的汤圆浆发酵了,老板鲁幼佰,准备将发酵了的米浆准备倒掉时,这时来了一位老顾客要碗汤圆米酒,鲁老板说:“对不起,卖完了”。可是眼尖的顾客却瞅见了发酵过的米浆说:那不是还有吗?鲁老板只好说不能吃,那位顾客说:“我口干,先煮一碗来,不好算我的。”鲁老板只好将发酵 过的米浆煮了一碗端了过去,可谁知那个老顾客品尝了一口,赞道:鲁老板,这一次比以前的更香醇,更好吃。”鲁老板不信,自己过去试着尝了一口,也觉得口感与前不同,更醇香,就这样,无意中创出一个百年品牌来。
熟制方法:煮
特点:色泽乳白、酒汁稠浓、浮团泡松、甘甜醇香、蛋花米酒、银耳米酒、莲子米酒、小汤圆米酒。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9 19: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7、黄石港饼

      黄石的糕点食品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刘备到东吴招亲携带的“龙凤喜饼”,就是在黄石采购的,这是黄石港饼的前身   当时的黄石名叫楚雄镇,地点在西塞山下东边,是吴楚地区周边各县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刘备去东吴招亲,船队就是在这里补充食物、采购礼品,其中就有“龙凤喜饼”。
    传说中的“龙凤喜饼”直径比碗大,上有龙凤呈祥图案,中间由芝麻、糖、香油、桂花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泽金黄、松酥爽口。如今的黄石港饼,据说跟它一脉相承
    清朝嘉庆年间,距黄石市约四十里的大冶县刘仁八地区有一家刘丰泰杂货铺,店铺里有一名叫刘合意的糕点师。为了招揽生意,他在龙凤饼的基础上,加用桔饼等原料,并在饼的两面粘上芝麻,这便是合意饼。
    又传说到了同治年间,大冶县木排商人殷华在和马礼门合伙驾排到苏州一带经商。一次,殷、马二人驾排顺流而下,行至黄石港一带,由于木排行水迅猛异常,躲闪不及,一下将迎面驶来的盐船撞翻。盐商不依,官司一直打到京城。殷、马二人怕打输官司,进京时特意选了当地名产合意饼作礼品。到京后,殷、马二人便将合意饼奉送给所有官员,并附诗一首:
                                       排来如山倒,行船似燕飞。
                                    鸣金三下响,为何燕不飞。
同治帝见到此诗,觉得有理,于是断木排商无罪。官司打赢了,木排商有心以厚礼敬献皇上,无奈为打官司已耗资千贯,囊中空空,只得斗胆将合意饼献上。不料,同治帝尝后大悦,对这酥松爽口、香气四溢的合意饼赞不绝口,欣喜之下,赐名"如意"。所以合意饼又叫如意饼。后来以产地为名,称为黄石港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8、咸宁桂花蜜

鄂南咸宁市桂花乡,以盛产桂花著称湖北。桂花除带来浓烈的芬芳外,人们把它用来腌制糖桂花,为食品、糕点带来原料。此外,还用它制成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点、桂花酒等。八月中秋节,在明朗如镜的月光下一面赏月,一面吃桂花月饼,则别有风趣。
其他桂花制品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9 19:4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9、蕲春“四宝”


      蕲春是鄂东北的名县,古时称蕲州。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它不仅培育出李时珍、陈诗、黄侃等古今名人,而且还出四大名产:蕲蛇、蕲龟、蕲竹、蕲艾。
    蕲竹、蕲艾、蕲龟、蕲蛇历称"蕲春四宝"。  
    蕲蛇,又称五步蛇、乔壳斗,因李时珍最早在蕲春发现而得名,载入《本草纲目》,与蕲龟、蕲艾、蕲竹并称"蕲春四宝"。剧毒的蕲蛇,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对治疗风湿病、麻疯病有特效。蕲蛇,属蝮蛇科,是一种剧毒蛇,因为全身黑质白花,所以又叫白花蛇。蕲蛇酒能追风去毒、舒经活络,李时珍利用蕲蛇药酒治疗麻风病,这种方法一直为医药界所沿用。
    蕲龟又名绿毛乌龟,为蕲春特有的一种绿毛龟。是中国境内极为少见的一种乌龟品种,已列为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之一。其龟体小,并始终长不大。龟背上有绿色绒毛,软细如丝,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动物。蕲龟,大的不超过一斤,小的只有铜钱般大小。背脊上长有苔状绿毛,毛中有金线,腹甲如白色的象牙。蕲龟在无水处,绿毛紧贴龟被;置于水中,绿毛散开飘浮水面煞是好看。蕲龟可作补品。
    蕲艾是一种特产中药材,为蕲春又名的药材之一。蕲艾的药用价值高于其他艾草,香味更浓。蕲艾茎和叶皆可入药,用于去湿去热及消毒。
    蕲竹则用于生产日用品和竹制工艺品,是蕲春麒麟山一带特有的竹子,竹身辗转相绕成棱形,状似罗汉肚。小蕲竹如拇指粗,作竹笛音韵轻柔故名笛竹。大蕲竹有茶杯口粗,色泽晶莹用来作竹席。蕲竹席自古一直被列为贡品。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10 16:0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荆州八宝饭

     在全国八宝饭中独树一帜的荆州八宝饭,原是清代的一位御厨从宫廷出来后,到荆州城开设饭馆流传下来的。百余年来,虽时代更叠,然八宝饭的御膳风味不减,人称"御膳八宝"。
  这种八宝饭用红枣、莲子、苡米仁、桂元内、蜜樱桃、蜜冬瓜条、糖桂花以及糯米先蒸制成坯,再加白糖、猪油散烩而成。由此又名叫"散烩八宝"。吃到口里,觉得润滑溶消,香甜透味,油而不腻,甜而不厌,于是有"浅盏小勺细品尝,离席数时回味长"的赞语。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10 16:17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松滋松乳菇
   

    松滋山地特产一种名菌——松乳菇,驰誉于湘鄂一带,是珍馐佳肴的常用配料。
  松乳菇,俗称雁来菌,因产于松林地,又名松菌。子实体一般为群生,常生春夏之交和秋末冬初,与马尾松形成菌根关系。松滋的山区和丘陵,马尾松林分布辽阔,气候湿润,适宜松乳菇生长,以长江南岸松滋口一带的松林地产量最多,品质最好。年产10万斤左右,一部分就地销售,一部分制成罐头,远销外地。
  松乳菇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每百克中含粗蛋白 19.3克,脂肪6.8克,碳水化合物35.5克,纤维32.4克,还含有1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菇圆肉厚,质嫩味鲜,香气浓郁,十分爽口。用来炒肉片,风味极佳,用以氽汤,其鲜无比,制成菌油,另有味道,荤炒素制两皆相宜。
  此菇因系菌根菌,在人工培育下尚难形成子实体。。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10 18:0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2、宜昌三峡苕酥

      相传嘉靖年间,章太后来三峡夷陵郡游玩,见当地盛产红苕,突发奇想,命夷陵、长阳、长乐(现五峰)所有食品作仿的师傅,三日之内做出一种“吃苕不见苕”的糕点,否则,不允许进餐。有一位土家师傅詹多,其妻见丈夫三日末归,便带自家煮熟的红苕,偷偷送来给丈夫充饥。夫妻俩相互推让,不小心弄破了红苕皮,掉入糍浆中,詹多灵机一动,悟出了配方,众师傅齐心合力,采用红苕、糯米、鸡蛋为原料,做出了有苕不见苕的糕点。太后尝后,赞不绝口。命记入宫中食谱,并命名为三峡苕丝糖。后来詹多将此配方传于三峡民间,流传至今。宜昌金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三峡地区土家民间传统食品“苕丝糖”为基础,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独家研制开发出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体闲食品“土家人”——三峡苕酥。该产品口感集土家民间食品的酥、香、脆于一体,保留了鲜红苕熟化后特有的香气和风味,入口即化,营养丰富,老少皆宜。且包装古朴,典雅、精美,深受中外消费者喜爱,并多次出口加拿大、香港。 现共有3种口味(传统、椒盐、低糖)10多种不同包装规格的产品。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10 16:3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3、襄樊孔明菜

      孔明菜,在襄樊俗称"咸菜","大头菜",有些人直接称"芥菜". 相传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古隆中,每当寒冬腊月,他就把称为“蔓茎”的野菜挖回来凉拌下饭。有一次诸葛亮出门访友,临走前做了一盘蔓茎丝(学名“芥菜”),数天后回家,见没有吃完的蔓茎丝无异味,就试尝了一下,一吃感到又脆又嫩,非常可口,立即悟出了其中的奥妙。新鲜蔓茎用盐多腌一些时间就能变成美味佳肴。
    到了近代社会,不少地方,尤其是盛产孔明菜的襄樊地区,曾经出现过许多有名的酱园场(手工作坊),加工制作这种俗称“大头菜”的现在样子的孔明菜.腌制后的孔明菜呈黄褐色,甘咸适中,香而微酸,脆嫩可口,生吃、炒吃均可,切丝与肉丝共炒,其味更美。功效:芥菜类蔬菜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可促进结肠蠕动,缩短粪便在结肠中的停留时间,防止便秘,并通过稀释毒素降低致癌因子浓度,从而发挥解毒防癌的作用。芥菜类蔬菜含有一种硫代葡萄糖甙的物质,经水解后能产生挥发性芥子油,具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芥菜类蔬菜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鲜香气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芥菜类蔬菜有清热解毒、抗菌消肿的作用,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细菌毒素的毒性,促进伤口愈合。大头菜能利尿除湿,促进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因其性热,故还可温脾暖胃。雪里蕻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参与机体重要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增加大脑中氧含量,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有醒脑提神、解除疲劳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10 16:4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安陆白花菜

      白花菜是安陆独特的地方蔬菜品种,当地人有将白花菜腌制食用的习惯。传统方法腌制的白花菜香味独特,口感丰富,回味无穷,是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最佳佐料。目前,我们投放市场的白花菜产品开袋开瓶即食,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和爱好以白花菜为原料制作出多种菜肴及佐料,如白花菜炒肉丝、白花菜炒鸡蛋、白花菜炖鱼头、白花菜炒饭等,用白花菜配成各式的火锅,更加爽口,别有一番风味。性味:苦、辛、温、有小毒。功效:有活血止痛、祛风散寒的功用。主治:各子可健胃、助消化、散寒止痛、治风湿痛、慢性关节炎、脓疡、骨结核、痔疮、疟疾。叶止下痢、治跌打。根治淋病。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10 16:4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

帖子

4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钟祥盘龙菜

  

   

      “盘龙菜”又称“蟠龙菜”,俗称“卷切子”、“剁菜”。源于湖北省钟祥市,自明嘉靖元年始,至今460多年享有盛誉,被列入中国食谱之中。数百年来,湖北钟祥市人民一直将“盘龙菜”视为“皇菜”。此菜红黄相间、色泽鲜艳、造型美观、鲜嫩可口、油而不腻。每逢宴请宾客,席面上必有一道“蟠龙”菜,历来有无“龙”不成席之誉称。
   “盘龙菜”的来源故事一:据史料记载: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临逝前,遗诏14岁的堂弟朱厚璁(即后来的嘉靖皇帝)从湖北钟祥进京承大统。朱厚璁接旨后,想起昔日老师教诲之情,即决定到老师府上告别,共叙旧情。这位老师见朱厚璁没忘师生之情,十分高兴。当晚,他苦思冥想,一心想办一席特殊的家乡风味菜款待未来的皇帝。于是,他请来了承天府(即钟祥)所有名厨,命他们想法去办。厨师们一时难做出特殊的风味菜。恰逢这天是端午节,城外汉江边龙舟竞渡,击鼓夺标,十分热闹,喧器声不时传至兴王府中,一位姓詹(绰号詹麻子)的厨师触景生情,想到皇帝登基,犹如蟠龙腾天,给他做道蟠龙菜,以示吉祥庆贺。他又想到,兴世子(即嘉靖)食惯山珍海味,这次必须让他吃肉不见肉,方显出别致之处。于是这位詹厨师采用鸡蛋、肉膘、瘦肉、鲜鱼、葱姜末、淀 粉、精盐等佐料,拌合制作成一条黄龙卷切于盘中,热气腾腾的摆在席上活像一条真龙,犹如腾云驾雾一般。朱厚璁见状大喜,吃后赞不绝口,真是吃肉不见肉,吃鱼不见鱼,吃蛋不见蛋,味道分外香。上京时就将这位詹厨师随带皇宫,专门为皇帝做菜,从此,蟠龙菜便成了明朝宫廷佳肴。有后人在钟祥郢中竹枝词上赞颂为: 山珍海味不须供,富水清香酒味浓。 满座宾朋呼上菜,装成卷切号蟠龙。 “蟠龙菜”取料精瘦肉和上好肉膘鱼肉剁成肉呢,再和以绿豆粉、鸡蛋清,用鸡蛋皮裹之蒸熟,切成薄片,每片约1分厚,蒸炸溜均可。炸至清脆郁香,蒸块鲜嫩可口,筷子夹起有颤动感,吃时蘸以少许食醋尤佳。宴会中并可造形成卧龙昂首,热气腾腾置于席中大饱眼福、口福。
    “盘龙菜”的来源故事二: 盘龙菜首创于湖广安陆州兴王宫邸(就是现湖北省钟祥二中左则的那个吊一排红灯笼的地方,进去要门票,好像十快钱一张)。相传明正德16年(公元1521年),三十一岁的明武宗朱厚照因纵欲过度生病死亡,那时地球上还没发明艾滋病,这皇帝老爷可能和西门庆一样,染了梅毒之类不治而死,因为那时也还没青霉素,梅毒也难治的。话说朱老大生前嫔妃如云,死后却不曾留下一儿半女,现代医学解释为做爱太频繁,精虫浓度不够,难于使女方受孕,当然这些扯远了。朱老大无子继位,病危之际立下诏书,其死后由他老老妈同时召回安陆州的朱厚熜、德安的寿定王朱佑搘、卫辉的汝安王朱佑梈,三诏齐发,“先到为君,后到为臣”。一个在河北的沧州,仅几百里;还有一个在南京也才只1000多里路,而朱厚熜所在地——兴王府(钟祥)离京3000多里路,还有路程长远,沿途免不了达官贵族,地主阔少们的巴结宴请,更是贻误行程,想抢先进京实为难事,于是有幕客严嵩献策:朱厚熜假扮钦犯上囚车,日夜兼程赶往京城。这样一免沿途的官员宴请送礼的误时,二免竞争对手的追杀。可朱厚聪乃藩王世子,平日奢华,坐囚车容易,反正有一帮狐朋狗友推着拉着,可途中进食粗粮就难,但不食粗粮,难免路人怀疑自己的钦犯身份,于是他命府中厨子做出一种吃鱼肉却不见鱼肉的菜,若做不出,性命难保。府中大厨子--詹多,虽橱艺高超,可一时也没想一道符合要求的菜,自然是到了晚上也不得下班。詹多老婆见丈夫天时已晚还未回来,就顺便带了蒸熟的红苕去看望丈夫,其时詹多正为自家性命担心,那有心事吃什么鬼蒸红苕,一摔手碰破了红苕皮。詹妻灵机一动,悟出了方子!于是众厨子在詹老大的指手画脚下,叮叮当当忙乎一阵,就做出了吃鱼肉而不见鱼肉的食物:原来是用鱼肉剁成泥状调于鸡蛋清,蒸熟后裹上熟红薯皮,做出几个“仿真红薯”。该“红薯”好吃不腻,美味可口。朱厚聪带着“红苕”坐着囚车,抢先进京登上金銮宝座做了嘉靖皇帝,而那位南京的仁兄心中稳操胜券,坐着十六人的大轿威风凛凛地向北京进发。沿途官员二十里一叩头、三十里一接风,一天一小宴、两天一大宴,等他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进紫禁城时方知朱厚熜先他半烛香的工夫进了城占了那把椅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后来詹多自然是奉命进京为嘉靖皇继续做菜,他对“红薯”加以改进--外面的包皮不在是红薯皮了,而是用豆精(熬豆腐浆上面飘的油膜,挑捞起来为豆精),且正名为“蟠龙菜”,即蟠龙所食之菜,嘉靖吃了新的“蟠龙菜”后,赞不绝口,命人记入宫中食谱,且赏赐一宫女于那个叫詹多的烧火佬。从此“蟠龙菜”便成了明宫佳肴。后来詹大厨师告老回乡,自然宫廷御膳也传到钟祥千家百户,且又有了新的变化,把那豆精改成鸡蛋皮子了。
    400年后,钟祥一名叫欧本鳌农民的第一个把这道皇宫名菜装进塑料带,抽了空气,摆到武汉及全国各大超市,赚了很多钱,再后来一位新加坡老板年薪60万聘请他到新加坡去做这道菜,他没去,可能是留恋汉水两岸五颜六色的花花朵朵和怕去后没人陪他撮钟祥麻将了。在钟祥三两年间这道菜呼呼啦啦冒出了很多种牌子:兴王府、朱老大、嘉靖贡、上今盘龙菜.....大有成中华第一菜之势。此菜食用时切片装盘成龙形,真实肥而不腻,柔滑油润,味香绵长,夹上筷子跳而不断,今天更有诸多酒店画蛇添脚地加上龙头龙尾龙爪,其实都是胡罗卜雕成,能看不能吃,大刹龙脉.总之还是好吃吧。又到过年了,你若到钟祥做客,就一定会品品文峰贡酒,尝尝盘龙御菜,美美的享受一回做皇帝的感觉,当然千万别忘到钟祥二中旁边的兴王宫坐一坐嘉靖皇上曾经坐过的皇位,旁边还有好多宫女伺候哟。 当然,若要吃到原滋原味的““盘龙菜”还是到钟祥会做这种菜的农家去品尝,那味道与现代制作工艺制作的又有些不同约!
[ 本帖最后由 筱筑 于 2008-10-10 17:0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贸论坛

GMT+8, 2024-5-16 13:07 , Processed in 0.12581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0-2023 外贸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